自2009年7月份被批准为全省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试点县以来,巨野县全面动员、优化创业环境,为全县的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日前,记者走访了巨野县城区的大学毕业生李乾、下岗工人杨艳荣和复转军人张万芹三位创业者,他们以各自的创业经历展示了巨野县创业者的奋斗历程。
记者在李乾开的洁具店里见到了他,今年才23岁的李乾,满脸的学生气还没有完全退去。2009年从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专业毕业后,李乾在青岛实习了半年。3年的机电专业学习,使毕业后的李乾想干自己的本行,就业的艰难和家庭的熏陶,使他转变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去年8月,李乾在家人的帮助下,投资6万元,在巨野城区的一个建材大市场租了一间门市,干起了洁具生意。
李乾学的是机电专业,和营销行业关系不大,隔行如隔山,要想摸着门道,他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在选择干洁具行业前,李乾在南京父亲朋友的洁具店里干了半年,跟着老师学习了洁具行业营销的知识。
一毕业就迈进商业领域,商场如战场,李乾谈起做生意的感受来,也是感慨颇多。
李乾说,干洁具这个行业一定做品牌,定位中高档,不做杂牌,起点要高,竞争力才强。要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后期的服务一定要跟上,产品卖出去就不管了,那是自废武功。说起生意来,李乾完全没有了学生气,从经商到做人,谈起来头头是道。从李乾的身上,记者也看到了一个年轻创业者那种专注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
下岗工人杨艳荣和复转军人张万芹是夫妻俩。杨艳荣以前是在粮食部门上班,改制后企业不景气,杨艳荣下岗了。本想着老公从部队转业后找个好单位,全家人好有个依靠,屋漏偏逢连阴雨,张万芹转业后被分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关系虽然进去了,但是,人却没有上过一天班。
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成为张万芹的第一责任。他最开始在城里摆小摊,卖稀饭、包子,几年下来有了点积蓄,也积累了干餐饮的经验。干露天餐饮,早出晚归,风吹日晒,确实受苦受累。后来张万芹就开始租房子,开起了小餐馆,他靠着自己的辛劳和信誉,生意还算可以。现在,张万芹经营着一家中等的酒店,10年风雨,10年艰辛,张万芹的创业路是越走越宽。
杨艳荣看到巨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就和丈夫商量,自己单独再开家板材门市,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她自己在一家建材大市场里租了个门市,搞起了板材生意。
记者在杨艳荣的门市里,看到杨艳荣正给客户介绍产品。她从设计、装修到维护等,从不同的角度给客户介绍产品,让客户选择。
“杨大姐,看你给客户介绍,就像专业的设计、装修人士,你这专业知识是怎么来的啊?”记者问道。
“做生意就是得干什么说什么,卖什么吆喝什么。从开了这个板材门市,我有时间就看书,在网上查资料,既然干了,就逼着自己学,我这都是现学现卖。”杨艳荣笑着回答说。
杨艳荣的笑声里透出的是她的开朗、幽默,是她对生活的自信,是一个创业者的赞歌。 记者 李 玮 通讯员徐巨转 高志修 张张龙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