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侠 李守勇
李大强(化名),今年28岁,滕州人,因故意伤害罪于2006年3月被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后在青岛监狱服刑,服刑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2010年1月被裁定为假释,现在柴胡店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放任自流,使他入狱为囚
提起那段往事,李大强的双眼满含悔恨的泪水。李大强是家中的独子,家庭条件虽不富裕,但父母对他十分溺爱,事事任其所为。由于学习成绩差,他勉强上完了高中,毕业后,他整天游手好闲,时间一长,有了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不良恶习,这也为他在2006年2月7日故意伤害案埋下隐患。
2005年,李大强来到青岛,在一家摄影公司打工。2006年2月7日晚,李大强和好友一块在青岛市一家酒店吃饭期间,与他人发生冲突,致对方胸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李大强有期徒刑七年。
失去了自由的李大强,内心空虚,改造消极。监狱管教发现情况后,及时教育其调整思想,找准改造的方向,使他幡然悔悟,开始积极接受改造,之后由于表现突出,服刑期间监狱先后对李大强记功1次,表扬2次,减刑1年,回家的曙光悄然升起。
重获自由,挽救从“心”开始
一晃四年过去了,李大强假释出狱,成了柴胡店司法所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回家后,他看到父母满头白发,禁不住放声大哭。痛定思痛,他对父母说“以后再也不让你们为我担心了,我一定好好做人,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李大强按照规定到司法所报到,司法所干警通过对其进行心理测试,走访其家庭、邻居,初步掌握了他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况,认为李大强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有积极改造的愿望,然而,他不习惯被过多地管束,具有一定的攀比心理,也是其改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司法所干警把心理矫治作为对其矫正的重要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心理矫治,进行心理疏导,从根源上防范他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最初几个月,李大强在接受社区矫正的时候,表现较为积极。然而,以前的一些所谓好友得知他的近况,又闻讯赶来,怂恿他“走捷径、发大财”?那一刻,他犹豫了。生活的窘迫,经济的困难,使他颇感无奈。正道还是歧途?诱惑就像魔鬼一样在他的脑海里转来转去。
司法所干警感觉到李大强思想的变化,随即对他强化实施了心理干预,耐心细致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明确告知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关键是一定要选择正道。在你目前所处的人生低谷里,决不能气馁,为自己,更为家人”。司法所干警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李大强那颗徘徊不定的心,为其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改造的动力。从此,李大强思想汇报更加主动,公益劳动积极参加,就像换了个人。他决定自主创业,发挥自己摄影这一专长,在镇上开一家照相馆。
真情帮扶,成功实现创业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尤其是李大强这样的社区矫正人员,对于成功的渴望更为急切。然而,开照相馆的困难接踵而至,超乎想象。街坊四邻的冷漠,使其租房迟迟没有着落;亲朋都惟恐避之不及,资金更是紧缺;况且自己摄影的技术也不过硬,诸多困难摆在了他的面前,使其心情异常惆怅。
正在李大强一筹莫展的时候,司法所成了他创业最坚定的支持者。干警们了解到:李大强选中的门面房的房主因顾虑李大强是服刑人员身份的问题,坚持不愿出租给他。经司法所干警多次与房主交涉,最终消除其顾虑,签下了租房协议。随后,司法所又积极协调李大强的亲朋、村委会和镇信贷部门,解决了资金的困难,同时在技术上又给他指明解决的办法…..种种问题,迎刃而解。2010年5月,李大强的照相馆顺利开业。
营业之初,由于缺少客源,生意并不景气,加之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很快到了难以维持的境地。这一切,无不考验着李大强创业的激情和意志,他甚至想到了放弃!在这紧要关头,干警们及时向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汇报,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分析,又一次使其创业“起死回生”,帮他找出了照相馆在服务、技术、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市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帮李大强在技校聘请了专业老师来店进行技术指导和传授经验。就这样,难题被逐个破解了,照相馆的服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生意逐步有了好转,照相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多。2011年5月,李大强在一次思想汇报中欣喜地向司法所干警透露:“我这照相馆一年的纯盈利超过五万元哩!”
如今,靠自己的劳动成功致富后,李大强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饮水思源,回报社会。他主动资助了村里两名困难学生,在村里“村村通”道路建设中踊跃捐款。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向社会证明了自身的价值。谈到未来,李大强信心满怀:“我打算把店面的规模做大,再开设一个影楼,主要是针对婚纱摄影这一方面的……”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