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但又不是一名普通的护士正通过付出自己的尊重赢得着患者的尊重
27日,在医院病房附近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脸上始终面带微笑的纪静,她大方的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名地道的85后,2007年开始参加工作,在医院一线临床护理肝病患者的岗位上,一干就是近5年。
“如果说病人对我的认可,我觉得可能是我付出多了那么一点点。”提到自己从事的工作,纪静有些腼腆。记者了解到,她坚持这样做的原因,或许与刚参加工作时遇到的一名年轻患者有着不小的联系。
“在我刚参加工作不久,科里住曾经进来一个20岁出头的病人,刚住进来时看什么都不顺眼,情绪非常的烦躁。”她解释说,因为可能互相之间是同龄人的缘故,沟通起来还是方便一些。“我几次和他沟通交流后发现,他刚刚来青岛参加工作,是在公司查体时得知自己得了乙肝,不但工作丢了,身上带的钱也都治病花的差不多了。”出于作为一名患者责任故事的本职,纪静开始习惯每天打完针就和患者讲讲疾病的一些相关的知识,聊聊生活和工作……慢慢地,患者心情也变得开朗些了,病情也有了好转,并在不久之后离开了医院回到老家当地就诊。
纪静说,与普通的病房护士不同,自己接触的这些乙肝患者,由于社会对乙肝的歧视,通常都不会把病情告诉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为此,她跟许多患者在病房之外也成了熟人。对于自己一开始工作就遇到的这名患者,两人之间在网络上一直保持着联系。“前不久,他突然给我留言,说他的情况不太好,长了肿瘤,当时我的心紧紧地揪了一下,久久不能平静,他问能不能把我的联系方式留给他的父母,我一口答应了,我觉得那是他留给父母的最后的一道防线,尽管他的父母可能永远也不会拨通我的电话,但是我觉得他真的把我当成了交心的朋友,生命最后的希望。”
细节,责任是她坚持的信条
除了记者,在生活中也常常有人这样问她,为什么要在传染病医院做护士呢,难道就不担心被传染上吗?面对这样的问题,她笑着说“每一个岗位都是神圣而高尚的,每个位病人都是需要关爱和照料的,只有我们辛勤的付出才能换来病人的微笑和健康。”每当和病魔抗争,将一位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心中的责任和幸福只有自己能体味到。
“如果说病人对我的认可,我觉得可能是我多做了了那么一点点,愿意多花一点时间等到他们的吊瓶打到最后不滴为止,在更换静脉注射时多一个动作,换一个角度,不让空气打进血管,愿意多研究探讨怎么打针不疼,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耐心的听他们把话说完。”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一个小小的故事或许证明了纪静的责任心--有一次,她的一名来自内蒙古的病号在医院医治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他填写身份证的时候写错了一位数。可当患者回到老家后却是发现因为这个错误,所有的住院费不能报销。为了这个小错误,患者可能需要座几个小时的飞机往返折腾几天才能办好,但电话打到纪静这里后,她却二话不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重新打印了一份住院首页并邮递出去……“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在平凡的工作中她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在与纪静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名85后,作为一名患者眼中“伺候人”的角色,她却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
“我的每一天的工作都是普普通通的,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我在为病人付出的时候,病人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告诉记者,一次,自己护理的一位平度病人恢复的非常顺利,住了2周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出院了,“不巧的是,他出院的那天,我正休息,他对主任和护士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和纪护士说我出院了,感谢他的关照,听到主任和护士长的转达,我非常感动,我的一点点付出,换来了病人这样的信任和肯定。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她,是一名85后的年轻人,她,从2007年正式进入青岛市传染病医院至今,在临床护理肝病患者的第一线已经工作了有5个年头……她只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对患者真情帮助,用对患者的尊重赢得了更多的尊重。27日,记者在青岛市传染病医院采访九病区,见到了被医院推荐参与此次信报好医生评选的普通护士--纪静。
相关链接: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年纪轻轻的纪静虽然参加工作时间比不上同事中的老大姐,但5年不到的时间里,她已经先后获得省级、市级、院级奖励多项,2010年被山东省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岗位技术能手”、2011年被青岛市授予“工人先锋”,青岛市“模范团员”荣誉称号 。2012年被山东省授予“优秀共青团员”。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优质护理服务标兵”“技术岗位能手”。文/图记者王川
新闻推荐
想当家居丽人,把握最后的机会日期:2012-06-28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