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飞郭瑞友
他每天提前半小时工作,从未出过医疗差错;她帮危重病人翻身、测血压,连续工作72小时;他手机从不关机,只要病人需要就出现……这群白衣天使用耐心、专心、爱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的心。
周兆山海慈医院呼吸科主任
推荐理由:反复钻研解决更多疑难杂症
治哮喘哪个专家最专业?很多人会把答案指向海慈医院呼吸科主任周兆山,他的中西医治哮喘技术更是远近闻名。这么多年致力于呼吸病的研究,周兆山所取得的奖项和荣誉早已经数不胜数。但已是知名专家的他还是不断学习,因为在他看来,当医生很简单,就是看病。但是为了看好病,就必须努力学习。原本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对他来说就显得非常单调:读书——临床——科研,也因此研究出了更多技术,为更多疑难杂症患者找到病因。
刘隆熙海慈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推荐理由:用先进技术提高治愈力,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车祸重伤,必须要带着气管插管帮助呼吸 ,患者醒来一看自己不能说话,伸手就去拔,刘主任微笑着安慰:“大爷,您别着急,这个管子是帮助呼吸的。我知道带着管子不舒服,过会儿就拔掉了。”听到医生这么说,患者才放心,治疗顺利进行。“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看病的费用是患者和家属最关注的两件事。我们认为通过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可以为患者提高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节省医疗成本,尽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十几年来,刘隆熙主任成功开展的颅底外科手术切除颅底巨大肿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和脑动脉瘤手术。用尽职尽善的医德医风、最有效最先进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减轻病人住院费用和经济负担,为危重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王青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推荐理由:我行动不便,他帮我拿药
患者张玉金说:“我的腿脚不是很方便,幸亏遇上王主任,他人特别热情,给我开了药后看我一个人,就让我在门诊等着,他去给我拿药,这样的医生我第一次遇到,心里可暖和了。”
亓卫国海慈医院神经外科专家
推荐理由:只有当过患者才能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做神经外科医生11年,如何做一名好医生,亓卫国说得很坦然:“实实在在做人、做好每一件事。”在大家眼里,亓卫国特别擅长跟患者打交道,因为他跟很多人都成为了朋友。提到沟通技巧,亓卫国说:“我之前骨折住院,也当过患者,知道哪些话患者想听、患者想知道什么、需要什么,之后再跟患者沟通时就特别注意这些方面。”
刘学东市立医院呼吸科主任
推荐理由:疑难病、罕见病她都能治好
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到医院,先看一遍危重病人,然后带领全科人员讨论学习,这是刘学东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因为医术精湛、知识储备丰富,加上不服输的劲头,经她手治愈了多例疑难病、罕见病。2009年底甲流疫情来袭,刘学东临危受命组建甲流病房,市北区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病例得以康复出院。
姜相君市立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
推荐理由:医术高,态度好
“第一次接触到姜医生是在去年9月份,当时我已经在别的医院做过一些检查,也治疗了一段时间,看完那些报告后,她跟我商量:‘不行咱就遭点罪做个肠镜吧,肠镜的效果更好一些,不然一遍遍地跑医院也折腾不是。\’我听了姜医生的话做肠镜,果然发现了个大息肉,排队一周让姜医生给做了手术。这两年 ,有个不舒服我就找姜医生,每次态度都很好。”患者如是说。
张泉三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推荐理由:小细节感动危重病人
“我母亲有心衰、肺气肿、心肌梗塞,好多种疾病,这边可能刚控制好,另一种疾病就开始了,但急诊科主任张泉三就一遍遍地调整方案。老母亲生病我还得上班,但我心里放心,因为我不在的时候,医生护士们就会帮忙照顾着。看他们给母亲翻身、一次次来检查时就特别感动。”患者家属表示。
曲彦市立医院东院区重症监护室主任
推荐理由:三天三夜抢救,把27岁产妇救回来
产后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还有高脂血症……主任曲彦带领同事们抢救了这名患者三天三夜终于保住了她的性命。这次抢救几乎没有什么“妙招”,一小时一翻身、一小时测一次血糖、一小时测一次血液酸度,就这样熬了72个小时。
沈学飞青岛市409医院内二科主任
推荐理由:在病房守护危重病人,两天两夜没有离开
“我不能让病人一天看不到我”,不管是不是自己值班,他总是常常到医院查看重症病人,因为在他心里,只要患者找来,就不是小事。他给同事定了一条规定:“凡是危重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要让他们时刻感到安心,减轻恐惧感。”
记者 宫岩 董夏
新闻推荐
见到圆东西,他就转一转日期:2012-06-21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