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青岛新闻 > 正文

记者赴胶南埠上兰村采访“第一书记”裤衩男孩进村当书记 挨户拜访后建起农业合作社

来源:城市信报 2012-07-19 16:41   https://www.yybnet.net/

胶南市胶河经济区的埠上兰村是位于胶南市西南角的一个小村庄,村民大都以种植业为主,总体上并不富裕,但是近几个月来,这个小村庄增添了不少新东西,先是村里一块空地上新加了不少的健身设备,随后村里又建起来一个农业合作社 。带来这些改变的,正是一位上任不久的80后村书记——刘本龙 。他本是胶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一名干部,今年3月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记者了解到,从今年3月份开始,仅青岛市的市直机关就选派了92名机关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7月 13日,记者专门来到埠上兰村,采访了刘本龙。

A

初印象

穿短裤T恤衫的80后大男孩

7月13日一早,记者就来到胶南市政府,第一次见到刘本龙,记者有些吃惊,因为站在记者眼前的这个“第一书记”,分明只是一个戴着眼镜、穿着短裤、T恤衫,还带着一脸学生气的大男孩,看起来像是一个准备去球场上打球的大学生。“我是1982年出生的 ,跟你一样,也是80后。”刘本龙笑着解释说。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个大男孩在2006年大学毕业之后就已经开始工作,后来当上了胶南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办公室副主任。

“一开始还真没想到我被选派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因为以前也在农村生活过,所以适应起来也不算困难。”刘本龙说,举手投足间记者能看出他的老成和干练。到现在,刘本龙已经在农村工作了四个月,跟记者谈起村里的工作时,他依旧热情不减。“其实我一直想为农村的老百姓干点实事,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机会。”

B

新官上任

挨家挨户走访,恶补农业知识

埠上兰村一共只有340户村民。记者来到村子,看到路两旁低矮的平房。街边堆着草垛,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村民的门前拴着一头牛,空气里还隐隐有一股牛粪的味道。看到记者皱了皱鼻子,刘本龙笑了,说:“农村就是这样,没有牛不行,习惯了就好了。再说,这个村子总体的经济情况稍微落后一些,你看我们现在走的这条水泥路,相当于村里的‘中心大街\’了。”

串完门村民都认识他了

“刘书记来了。”一位从车旁经过的农民大叔过来跟刘本龙打招呼。“邱大叔。这是要去忙活什么?”刘本龙也笑着打招呼,两个人简单聊了几句。

“我们刚来的第一个月,就是到村里挨家挨户进行调研,对每家都要进行走访。这样一趟下来,多少也能记住一些人。”刘本龙跟记者解释说,“有些困难户,我们之前送去了一些钱跟大米,所以跟他们能熟悉一些,调研结束之后,村里的人也都认识我了,有事也愿意跟我说说。”

上午十点左右,记者跟随刘本龙来到村委办公室,村长还有其他几位老人都在 ,刘本龙跟他们聊起了村里的情况,“咱村里那几个困难户现在怎么样了?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刘本龙向村里的几位老人了解情况,问话中他还特别提到了一位姓邱的老人。“他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女儿也不在身边,现在就自己在家,之前走访的时候认识的,现在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看他。”他说。

下午两点多,刘本龙带着记者到村里进行调查。记者先跟他来到村子南边的一片农田里,这里立着六七个蔬菜大棚,正是最热的时候,村民大都已经回家休息,地里显得非常安静。

刘本龙带着记者走进其中一个大棚,里面温度很高,感觉就跟“桑拿房”一样,记者被高温“顶”了出来,刘本龙却跟没事一样,蹲在地上查看新结出的黄瓜。“我们村子里的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传统的种植业,这几个大棚算是比较有特色的了。”刘本龙说。

在大棚里研究了好一会儿,刘本龙才拍拍手上的土走出来。“你刚才在看什么?”记者有些好奇地问道。“村里这几个大棚都种着水果和黄瓜,黄瓜个头很小,今年种的这些黄瓜很多都会长得很粗,皮很厚,根本卖不了好价钱。”刘本龙说完,眉头紧皱,脸上没了刚见他时的笑容。“黄瓜长成这样,只能卖三毛钱一斤,这对农民来说得损失多少。你看那边有两个大棚已经空了,现在已经有好几户村民直接把大棚里的黄瓜架子拔了。”他有些心疼地说。

农业知识是速成的

谈起黄瓜出现问题的原因,刘本龙讲得头头是道,一副“农业专家”的派头。“刚开始他们怀疑是不是化肥有问题或者摘得晚了,但是化肥都是每户自己买,有些是不一样的 ;而且黄瓜一熟就是这样,摘早了也不行。所以才总结出来不是这些原因,最后推测出应该是种子的问题。”刘本龙指着邻近的几个蔬菜大棚,跟记者分析道。“这些种子都是从寿光那边一家粮种店买的,明年得找人好好看看,选种子这么大的事可不能马虎了。”

随后,刘本龙又带着记者来到一家养殖水貂的农户家中了解情况,对于养殖技术他也是侃侃而谈,记者在一边却听得一头雾水。“你现在看起来就像个农业专家。”从水貂养殖户家中出来后,记者忍不住开他的玩笑。“其实我以前也不懂,我的这点农业知识,完全是速成的。”他笑着跟记者说道,“到农村工作之后,出去走访的时候听他们说得多了,然后回家之后看点书恶补一下,了解得也越来越多。”

工作进展 

建起合作社,菜不愁卖了

刘本龙告诉记者,在目前完成的这些工作中,有两项工作是他最满意的。其中一项就是为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黄瓜卖价高了不少

13日下午三点半 ,记者跟着刘本龙来到村头一片新盖的房子里,记者看到门口的牌子上写着“青岛群峰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几个字,在新房门口的院子里停放着三辆农用三轮车。记者走进了新房 ,里面并排着几个小型仓库 ,几位农民正忙着将一筐筐的黄瓜和西红柿放到地磅上称重,然后将它们搬到停在一边的农用三轮车上。在这里卖黄瓜的邱茂山兴奋地跟记者说道:“今天村里联系了胶州的一个蔬菜批发商过来收黄瓜,我们几户就都把黄瓜拉到合作社来一块卖了。”谈起当天的收入,邱茂山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天一天卖了250斤黄瓜,一天就赚了500多块钱。”

邱茂山告诉记者,现在卖黄瓜能这么顺利,依靠的就是村里新建的这个农业合作社。“以前我们每户自己摘了黄瓜都得自己拉着出去卖,很少有人来村里收,而且等人来收的话黄瓜一般都放得不新鲜了,价钱也会压得很低。以前我们的黄瓜只能卖一块多一斤。”邱茂山掰着手指头跟记者说道。“往年我都自己摘完,开着车拉到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去卖,那里收黄瓜价格高点,一斤三四块钱。就是来回一趟油钱、人工费太高了,得将近500块钱呢。”村里有了农业合作社后,村民们卖黄瓜方便了许多,价格也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现在我们黄瓜都能卖到两块钱一斤,有时候两块多,比原来等人家来收多赚不少。最主要的就是卖黄瓜方便多了,我们准备摘的时候给批发商打个电话,当天摘的几户就把黄瓜直接拉到合作社来。这多省事,省得我们自己拉着到处跑了。”

不过记者了解到,村里初步打算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时候,不少村民不领情。“起初,我们也不知道建这个有啥用,光看着在那盖房 ,心里想城里来的官能知道咋种地、咋卖菜?”邱茂山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记者说。对于这些不信任,刘本龙也是心知肚明。“农民不信任是肯定的,毕竟也没做出成绩来,而且他们以前也都没接触过,不知道合作社的重要性。”刘本龙告诉记者。为了尽快建成合作社,刘本龙自己也亲自上阵,帮忙完成了后期的墙壁粉刷工作。合作社建成之后,刘本龙又帮村里联系了第一批蔬菜收购商上门收菜。“刚开始有些人还不愿意到这里卖,坚持自己开着车出去卖,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卖菜了。”

设立公共活动区

在埠上兰村有一块小空地,空地上是几个小型的健身器械,看上去还很新。下午4点左右记者跟着刘本龙回到村委办公室时,村里的一些小孩子正在这玩耍,还有一些抱着孩子的大姐也在这里乘凉。记者了解道,这些新的健身器材也是刘本龙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之后,争取资金为村里建的。“以前这里就空着,也没人管,都长满草了。”正在乘凉的尹大姐跟记者说道:“以前我们也不带孩子来这里,这不刚弄上这些健身器材,孩子们都爱玩,现在就每天下午抱着孩子过来玩会儿。”

在一边的一块稍大些的空地上,刘本龙还专门设立了两个篮球架。放了暑假,这里也成了小孩子们的游乐场,每天下午这里都会聚集不少孩子。“刚来的时候就发现村里连个像样的活动场地都没有,小孩子每天放学之后要么在路上玩,要么就在家里看电视,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参加体育活动,看到这里空了这么块地,我就寻思着帮村里弄点健身器材,这样村民和孩子就有地方玩了,还能锻炼锻炼身体。”刘本龙说。

对于村里下一步的规划,刘本龙也计划得满满当当。“目前初步计划是在村里搞两次培训,一次讲家禽养殖,我们要从畜牧部门请专家来为村民讲讲家禽养殖方面的知识,现在村里的养殖户都是些散户,如果能够在村里展开规模化养殖也是个致富的路子。另外,还想搞个劳动技术培训。”刘本龙跟记者介绍说,“现在农业技术太重要了,多给农民传播一些新的农业技术,也希望能帮他们找到新的致富路子。”

另一方面,记者在探访中也发现,雨后很多农户家中的院子里都积了不少水,刘本龙跟记者说道:“这个问题之前已经有不少农户反映过,我们也已经着手准备解决。我们也进行过走访,老百姓意见挺大的,我们近期也在筹划在村里修排水沟,帮农户解决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刘本龙还在琢磨着将村子中心街道的两侧进行简单绿化,对村子里的其他几条道路进行硬化。“现在村子里的几条路都是土路,一下雨根本就没法走,如果能硬化一下就好了。”刘本龙跟记者说道。

D

环境

没有办公桌,厕所太简陋

说起刚到村里的最初几天,刘本龙觉得有些好笑,因为村里的条件差,在村里办公 ,别说电脑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村委办公室连张像样的桌子也没有。“这边村委的设备都要落后一点,村长年纪大 ,平常开会也随意,没有特别置办什么办公设备。”刘本龙跟记者说。在最初的几天里,所有的开会记录,刘本龙都在办公室旁边小屋中的一个小茶几上完成。

“不光没有办公桌,这里连档案柜都没有,村里的档案柜也都已经破得没法用了,所有的资料都散乱地堆在地上。”刘本龙跟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这次安排机关干部到农村一线担任“第一书记”,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帮助村子里组建一套领导班子,为了让工作更为系统化,刘本龙也帮忙在村里申请了几张办公桌椅,还置办了档案柜,用来存放村里的档案资料,他还规定了例会的制度,每周都会召开例会讨论村内的事务。

这个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80后大男孩经过几个月的农村生活,对于这里的工作方式和环境,都已经渐渐习惯,然而有一点直到现在 ,他还是感觉有些难以适应,那就是农村上厕所的问题。“其他的都好说,上厕所就感觉挺难适应的。”刘本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农村的厕所设置简单,在猪圈边稍微留出一小块空地,或者在院子里靠墙的地方垒上一圈矮墙,就成了厕所,因为没有下水道,里面的环境自然也是可想而知。“到了夏天,苍蝇什么的又多,感觉都不想进去,而且村里的厕所都不会专门装上门,你上厕所的时候有人进来也是常事。平时到村民家进行走访时,我也是尽量忍着,能不去就尽量不去了。一直拖到回村委办公室再解决。”

◎相关链接

想给“第一书记”出主意?信报帮您搭平台

目前全市的“第一书记”在农村已经相继开展工作,有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于“第一书记”在农村的工作,本报也将持续关注。如果您目前在农村担任“第一书记”,您对农村的发展有哪些新想法或者需要哪些资源,可以跟我们联系;如果您关注农村发展,想给“第一书记”出主意,对农村发展有好的想法或者可以提供资源,也欢迎您跟我们联系。我们愿意搭建市民与“第一书记”之间的桥梁。我们的联系电话是80889976。

文/图  记者 孙祥辉(A6~A7版图文版权所有,未经信报允许,不得转载)

新闻推荐

哪里跑!仨贼藏在灌木丛里天亮持板砖“突围”被擒

时间:17日凌晨 人物:三个“蜘蛛贼” 事件...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记者赴胶南埠上兰村采访“第一书记”裤衩男孩进村当书记 挨户拜访后建起农业合作社)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