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巨野,到处是丰收的景象:棉花白,大豆黄;沉甸甸的谷子压弯了腰,黄灿灿的玉米开怀大笑。据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技、农机给力,风调雨顺,全县秋作物又是一个丰收年景。
种粮大户的喜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0月3日下午3时,笔者在章缝镇刘庄村西大洼见到了初中同学刘青存。刘青存在村里可称得上是种粮大户了,问起今年的收成,他黑红的脸膛带着憨厚的笑,手一挥,冲着笔者说:“先到地里看看吧。”
沿着田间小道,刘青存和笔者边走边看,脸上始终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刘青存的玉米田里,颗粒饱满的玉米齐刷刷如一排排士兵方阵,一穗穗像一个个大牛角。抬头看去,近处玉米田连绵,远方村落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派秀美安逸的田园风光。
“从这边到那边,我承包的地有30多亩,每亩租金每年400元。种地不容易,从选种子到施肥打药,一个环节不到位,就耽误一季收成。 ”刘青存掰下一棒玉米递给笔者:种子是精选的良种。从种子种下,刘青存每天都要到田里来转转,看病虫防治,看水肥情况,像呵护自己的孩子。
刘青存的手在脸前划了个半圆,自豪地说:“今年的玉米亩产能达到600公斤,光秋天一季,纯收入一两万元没问题。”
轻轻松松过“三秋”
10月2日,在万丰镇苏集村南大洼。
“突突突”,一台玉米收获机对准两行玉米开过去,铁斗里留下来的是黄灿灿的玉米,身后撒下的是粉碎的玉米秸。据了解,这样一台玉米收获机一天下来能收获60亩,赛过80个劳力。庄稼人做梦也没想到收玉米还能用机械。祖祖辈辈,农民收获玉米全靠人工作业,一天下来,一个劳力只能收获一亩多。
在青岛打工回来收庄稼的刘欣说:“有了这家伙,我家的这5亩玉米用不了2小时就能收完。要是在往年,4个壮劳力累死累活需要干一天。现在,三秋大忙轻松多了,只要一个电话,机子就来了。”
好政策换来好收成
“国家各项补贴政策好,推广的又是良种,技术管理到位,使我家的夏粮秋粮连年增产。”章缝镇刘庄村的刘清灵说。今年他种了10亩小麦,收获夏粮5250公斤,10亩玉米又能收获6000公斤。
“粮食要高产、稳产,有什么招数?”笔者问。“水利设施一定要搞好,特别是小水利投入要跟得上。”刘清灵说,“前期你下再多工夫,如果水利设施跟不上,涝了不能排、旱了浇不上,遇到灾害肯定减产。”
据了解,今年的秋季丰收,小农水起到了很大作用。天旱的时候,河里有引来的黄河水,平均60亩就有一眼机井,基本上能满足抗旱需要。
正在浇地保墒准备种小麦的王照礼说,还得把小麦种好,争取明年夏粮也有个好收成。
通讯员 谢新华
新闻推荐
菏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前100名公告 2012年10月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