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南 方
□王若雄简历
王若雄,山东日照两城人,1957年6月27日生。基督徒。1994年6月创立天泰集团,现任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曾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企业联盟——— 中城联盟第四任轮值主席。天泰集团以“建筑爱的世界”为核心价值观,致力于环保节能建筑的研究与开发,经过18年的成长,成为国内颇具发展潜力的房地产企业。他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并将“兴业报国”作为企业的信念。他是中国第一个注册建筑商标的地产开发商,2002年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他是中国房地产界最早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家。在创办企业的同时,他专于企业理论研究,创立了“三线一圆”管理理论以及提出“房地产精细化管理模式”。他先后出资在中国海洋大学设立“天泰奖学金”和“天泰跨世纪优秀人才奖”,资助福利院、捐建希望小学、捐资助残等,积极与下岗职工结对帮困,积极参与每一次救灾捐赠活动,同时对青岛市各项文化体育事业给予了大量支持。2002年4月,又出资1000万元支持“青岛奥运争光计划”。曾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擅长演奏长笛,喜爱摄影。
坐在书桌前,窗外,碧波浩淼。青岛盛夏的夕阳,比其他季节更加绚烂。回想“三线一圆”的成书历程,天泰集团董事局主席王若雄心中颇是感触。他有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满头银发。“是遗传,以前染过,很麻烦,没多长时间又长出来了,这种循环让我很伤感,索性就让它全白了吧。”
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
他是中国第一个注册建筑商标的地产开发商。“创新”、“做第一个”、“与众不同”,在王若雄这儿,不是空洞的目标,而是必须做到的。让他评价一下天泰的房子,他骄傲地说,我们的房子的确“与众不同”。“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创新。虽然现在一切都已经顺利进入市场轨道,但开始时也吃了很多亏,遭到了很多投诉和埋怨。”
王若雄大学学的是中文,早年在政府部门工作,1993年辞职。“我下海很坚决,公职什么一概都不要了。下海以后有点害怕,但已经来不及了。坚持不懈走下去,越走越敞亮。这感觉就像爬山。前些日子,我和地产界的朋友王石、冯仑几个人去爬太白山,那座山海拔3767米。”他没有王石对大山的那种虔诚和专业,面对如此高度,他感觉有点高不可攀,“但是想想只要一步步地走,坚持下去登到山顶也不是不可能。”他们用了两天半时间,终于到达山顶。“当我到达山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程,突然觉得自己走了那么远,登了那么高,不由地佩服起自己。这种感觉和做企业有一比,十几年前我刚创办天泰的时候,哪能想到企业会有今天的规模与成绩,可是每年踏踏实实走下来,不知不觉中达到了今天的高度。”
下海就选择了做房地产。很多人猜测他背后有高人指点,王若雄笑着说,“一定要说当初选择做房地产的理由的话,就是因为感觉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房子很重要。”选择这一行,跟他的性格也有关,“我是比较随缘的,一旦选择了,我就会坚持下去。经过一段痛苦黑暗的时光,慢慢就明亮起来。我赞同‘伟大是熬出来的\’,我认为坚持把一件事情做下去比频繁选择更重要。”坚持,在王若雄的话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因为坚持,他看到了许多人无缘得见的风景;因为坚持,他收获得比许多人更加丰厚。
王若雄的人生规划中,惟一被打断的,是有关音乐的梦。少年时代王若雄曾受过多年专业音乐训练,很长时期内,他把做一名优秀的长笛手当成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愿望被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那时正赶上“文革”,当时的希望就是能够在部队文工团谋得一个乐手席位,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与“海外关系”的问题,政审没有通过。
谈到音乐,王若雄浑厚有力的声音里溢出了很多感情。王若雄在做建筑时也时时不忘音乐,形容一个好建筑时,他会用诸如“节奏”、“韵律”这样的字眼,“房子不能都盖满了,要像音乐一样掌握节奏,有点起伏,有点变化,有点轻重缓急;建筑的韵律主要体现在外立面上,比如色彩的运用,凹凸的表现,细部如阳台、花台、窗子等等,这种配合处理好了,就会有非常好的韵律感。”当年一起学音乐的伙伴,有些在音乐界已颇有建树,王若雄对音乐的冲动也没有被岁月磨洗殆尽。“再过几年,举办一场音乐会,邀请幼时的伙伴一起登台表演。”对这件事,他非常向往。
深刻的早年记忆
1957年的夏天,王若雄就出生在这座城市一条非常普通的小街上。“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不过,对于出身有问题的王若雄来说,注定要经历其他许多人不会经历的苦难。
由于成分不好,没有几个小伙伴愿意和王若雄在一起,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孤独和沉默中度过,甚至在三年的中学生活中,他几乎没有和同学说过话。在大部分人眼中,王若雄身材瘦弱,面色苍白,目光阴郁,从不言语。没有朋友、整夜失眠、前途无望、极度自卑,这段炼狱般的岁月让他刻骨铭心。当然,少年的他并不知道,这种磨难对于他后来的事业会成为一种财富,更不知道,在几十年后的一天,他能够站到北大的讲坛上充满激情、富于幽默地面对数百名MBA学员镇定地演讲。
幸运的是,他的祖母和父母,在这最艰难的岁月里给了他最大的爱抚,他们尽全家的财力让王若雄去学习喜爱的音乐,而幸亏有了音乐,他才能够倾诉他的郁闷,才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孤独给了他更多的时间和专注,他的长笛吹得开始越来越有感觉。然而,羞怯和自卑却一直困扰着他,让他从来不敢到舞台上表达他对音乐的理解。直到有一天,一场意外的演出,让他彻底打破了对自己的封锁。那是在参加一次公开演出的时候,作为一名替补队员在后台帮忙。演出就要开始了,但首席长笛手还没有来,指挥紧急命令王若雄临时替补上台。突然的演出命令把丝毫没有准备的他搞懵了,他提着长笛稀里糊涂地就上台了。整个演奏过程,他的脑子一片空白,完全凭着本能演奏,直到掌声将他从失措中唤醒。演奏完毕后,老师第一次表扬了他,演出成功给王若雄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勇气和鼓舞。自此,他成了乐队首席长笛手。更重要的是,他对整个人生的态度由此改变。现在,王若雄经常给他的员工讲这个故事,“当时的确有一种破茧化蝶般获得新生的感觉”。
祖父的去世和文化大革命的风潮给王若雄带来了猛烈打击。当年,王若雄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去当兵,就在他满怀激情准备去空军报到时,政审不合格给他关上了当兵报国的大门。当然,现在的王若雄已经不再脆弱和自卑,在一个又一个的梦想破灭过程中,王若雄成长为一个性格更加坚毅的青年。在这段不幸的日子里,他遭遇了幸运的事情,王若雄结识了一位美丽而贤淑的女子,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赵洁。在王若雄此后的生命历程中,赵洁成了他重要的力量和激情来源。
神鸥的启示
王若雄的家庭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从小他就喜欢读书,而且所读的书题材异常广泛,读大学学的也是中文,这就不奇怪他的演讲能力和笔下功夫了。其中,有几本不能不提到的书:《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卡内基的《处世奇术》。可以说,这四本书对他的一生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可能是所有天泰员工都能听到的一个故事,某种程度上,书中的主人公就是王若雄所追求的神圣目标,当然,他也就成了天泰所有人的理想。这本书实际是一个寓言,故事情节很简单:在大海边,住着一群海鸥,在这群整天靠寻找动物残骸和人类生活垃圾为生、毫无志向的动物中,有一名叫利文斯顿的与众不同的小海鸥,他有着高远的理想——— 学习高超的飞行本领飞入天堂。利文斯顿开始实施他的理想,当别人为一块腐食争斗或吃饱在海滩边睡懒觉的时候,利文斯顿却在辛勤地练习他的飞行技术。然而,练习飞行异常艰苦,尽管每天拼命地飞呀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多少次摔倒在沙滩上或波浪里,他每一次都挣扎起来继续飞,面对其他海鸥的嘲笑,他毫不在乎。终于有一天,利文斯顿飞到了高空,天空中金光一闪,天堂之门打开,海鸥利文斯顿飞到了他梦想的天堂。书的结尾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其实世界本无天堂,只要你努力去做了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做到尽善尽美,这就是你的天堂”。
神鸥利文斯顿已经成为了王若雄的人生奋斗目标,也成了他创办企业的精神象征。天泰的企业文化中许多思想都来源于神鸥这个原型,像“追求尽善、创造尽美”、“培育了不起的人,成就了不起的事业”等等,甚至,在天泰升级计划中,神鸥已演变成了主标志。而对于天泰,王若雄用神鸥进行了这样的阐释,“每一个员工都要成为像神鸥一样了不起的人,天泰的事业就是这些了不起的人的天堂!”
在王若雄看来,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了他事业能够不断超越的最终力量。他早在几年前就把这种传统教给了他的团队,并塑造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 “学习是天泰的生命”。就如王若雄的个性一样,天泰的学习机制独特、有效而充满创意,他甚至还别出心裁地和一所著名大学搞了全国第一个总经理研究生班来培训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学习为天泰的发展不断积累着别人难以超越的知识资源。善于学习,已经成为了王若雄和天泰的一种核心能力。
从艺术诠释到兴业报国
在王若雄的家中或办公室里,很少能有人不被一种奇特的艺术气息所感染,墙上、楼梯边挂着的各种乐器,吧台墙上的唱片组,自己拍的一些照片,斜靠门边的一根高尔夫球杆,一些他自己搜集来的不知名却很耐看的油画,古怪的印地安人面具,甚至还有柱子上挂着的破马灯、老电扇。王若雄坐在这样的屋子中,似乎也变成了一个艺术符号。
不管多么忙,王若雄每年都要抽出一些时间到世界各地走走,除了考察学习各地的建筑艺术外,更多是满足他的摄影嗜好和对自然的热爱。梅里的雪山、德钦的藏经楼、科罗拉多的大峡谷、夏威夷的海滩、悉尼的歌剧院、威尼斯的刚朵拉等等,世界上许多很美好的东西都在他的镜头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一定程度上讲,王若雄的摄影作品就像他擅长的长笛一样,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也给了他对生活和事业的不竭激情。
王若雄对艺术的理解实际上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他把这些理解很自然地融入到了企业中,包括企业的产品中。在天泰的建筑作品中,许多人能感受到一种音乐的韵律、一种唯美的思绪。他从音乐或美术角度出发的一些建筑设计观点,经常让那些著名的国外设计师们吃惊并不得不认真面对。就是他的三线一圆理论中,那四种要素间的和谐与互动,也分明是一种四重奏的艺术演绎。对于企业管理,他经常把自己比作一个音乐指挥,他认为,即便是几十种乐器,优秀的指挥也能找到不和谐音并予之纠正。只有不好的指挥,没有不好的乐手,这是他的领导观。
艺术给了王若雄灵性,也给了他激情。一次演讲,一次会议,哪怕是一次与员工的面谈,他都会充满激情。激情让他的指挥变得非常有感染力,也传递给了所有员工一种信心和希望。在和王若雄的对话中,你的情绪将很快被他的激情所调动,并形成一种高度的默契。有人说,激情是一个领袖不能缺少的素质,这也是王若雄留给和他认识的人的主要印象。
“艺术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创新”,对于王若雄来讲,艺术最大的贡献是给了他创新的禀性。“在他的身上,充满了创新的基因”,有人这样评价他。翻一翻天泰的发展历史,就会理解这句话的含义。1995年在行业中第一导入CIS系统,1996年第一个跑到北京去为建筑产品注册商标,1997年全省第一个在行业中通过ISO9002认证,1999年全国第一个在行业中通过ISO14001认证,1999年在青岛他第一个花巨资请来国外著名的设计公司为一个住宅项目作规划设计……创新的事例在天泰的大事记中比比皆是。“我平生最痛恨就是拾人牙慧、亦步亦趋”,“嫉俗如仇”,他的创新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的员工,也驱动着员工不断去创造。即使在天泰的一些日常工作中比如会议上,如果一个员工经常不能发表自己的创新思想,他将很快被划入C类员工。
从1994年王若雄创建天泰集团开始,到冒出一直想为社会做点事情的念头,直到有一天,他将“兴业报国”正式确定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了解天王若雄和天泰的人都知道,能够如此执著而且如此充分用自己的行为去实践这种朴素理念的,只有王若雄和天泰。人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天泰在经历很多年之后,他们还会把这句话作为他们的核心价值。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失去了这条根,天泰将会迷失方向。
154
新闻推荐
4月2日,在宁夏银川火车站,一名乘坐银川至青岛旅客列车的乘客与车窗外的亲人告别。 当日,宁夏银川火车站新增开的银川至青岛旅客列车正式发车,此趟列车的开行使银川首次有了直达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