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今年刚毕业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李豫创办了他的“稷下时光”书吧。本报与读者分享他的创业经历,希望能给同龄大学生们一些启示
在山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创业孵化园里,一家名为“稷下时光”书吧最为引人注目。约上同学好友往舒适的沙发上一坐,随手从墙上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喜欢的书,再来上一杯香浓的咖啡,这个享受慢时光的过程真是无比惬意。这家书吧的主人是一个阳光大男孩——1990年出生的李豫。他未来几年的创业路,就是要从大学“书吧”走起。
◆88000元:创业社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李豫家是潍坊的,在山东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学的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从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这个男孩就没有闲下来。“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在学生会、社团以及学校网站任负责人,到后来有幸被聘为校团委老师助理,慢慢地开始锻炼自己。2010年5月,团省委和省联通公司启动‘创业社\’项目,我就成了山东理工大学创业社的社长,开始尝试运营各种创业小项目。”李豫语速挺快,一如他干练豪放的性格。
创业社成立以后,李豫和同学们一直在做着各种创业尝试。“我们做了一个网络摄像头的产品,现在是山东省独家代理,已经把货铺到齐赛等各个卖场,现在看来还算不错。”李豫说,除了做网络摄像头,他和同学们还开了一家“兄弟印务”,承接海报印刷、设计单页彩页等活儿。
李豫也有“损失惨重”的时候。“就欧洲杯的时候,我们找了个办公地点,购置了3D电视、家庭影院等音像设备,为同学们播放3D电影和3D欧洲杯。想法是挺好,可是这个项目失败了,只有100块钱的进账。”说起那段经历,乐观的李豫还是一直笑。“后来我们就把能退的电器退了,不能退的就赶紧转让处理,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创业社就是在不断挫折中前行的,李豫粗算了一下,创业社从成立至今,已经有88000元的纯利润。
◆大学毕业我选择继续在大学里创业
大学这四年,除了完成学业,李豫一直在创业路上摸索前行。毕业了,是去找工作还是继续创业?李豫也曾纠结过。“我跟同学一块去青岛的一家房地产公司面试,我觉得我比其他的面试者更有实力,可是最终还是失败了。”李豫想去公司打听自己失败的原因,但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这次碰壁,更坚定了我自己创业的决心。如果我被这家公司录取,那每个月只能拿1800元的工资,这样的工资水平在青岛生活,还是挺困难的。”
要创业,李豫不能自己说了算,还得让家人放心。“父母也帮我找了工作,让我去面试,可是我没去。他们刚开始不理解,后来来到学校看到我的状态,最终还是放心了。”面对今年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李豫没有加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去。“您别笑话我,我就说说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吧。据我调查,在我们学校附近,一个卖煎饼果子的小摊每个月都能收入三四千块,我觉得只要自己肯努力,每个月赚到给人打工挣的那几千块钱还是不难的。”这就是李豫,他把阳光心态付诸了行动。
◆“稷下时光”书吧:正式创业之路的起点
“看,我们这书吧紧挨着小桥流水,不错吧?”这个假期,李豫一直为他的书吧忙碌着。他从淘宝网买了漂亮的遮阳伞,打算在水系旁边放置四套桌椅,让喜欢在户外的同学们也能享受书吧的惬意。“7月1日到15日,我的书吧试营业了,我经营各种咖啡、奶茶、花果茶等饮品,讲究品质,价格也实惠,就是定价与外面咖啡厅相同的产品,我们的量也会加大一些。试营业期间,在没做一点宣传的前提下,咖啡厅每天流水进账能平均300元左右。”乐观估计,9月1日正式营业之后,店里每天能进账1000元左右。
“我们学校有3万多名学生,我觉得书吧的前景会非常好。”李豫说,现在他前期已经投入了49200元,用于装修、购置桌椅和设备等。“三五年之内我不想离开大学,五年之内,我希望能开两三家分店,把书吧的事业做大。”
说起书吧,李豫还提到了他的一位九零后合伙人——学妹许笑媚。“当看到咖啡吧这份创意策划案后,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也是因为相信李豫学长本人,所以就决定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1万多元投入其中。我觉得大学市场非常广阔,客源量大,且大学生消费观念强,创业前期投入少,退一步说即使失败了,损失也不会很大。”许笑媚说。许笑媚出生在浙江的一个经商世家中,毕业后打算回老家创业。“我创业的理念就是个性、时尚。比如我想创办一家服装店,我会同时聘请专业设计师设计多款个性、时尚的衣服,定位就是引领时尚的潮流店。”李豫和他的同学们一直忙碌着,不仅经营书吧,还有和快递公司的合作,和招聘兼职工公司的合作等等。李豫在忙碌的生活中充满活力,他相信前面更精彩,为了梦想,走起!
(晚报记者高金霞实习生吕秀超)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