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测绘实训首席记者 渠怀素
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反复权衡后,不少学子的目光又纷纷投向了“家门口的大学”、“我的大学”——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这个拥有12000多人、面向全国11省市招生的高职院校,正张开怀抱,迎接新生的到来。
“枣科”,缘何备受青睐?新生录取的前期,记者再次走进“我的大学”。一番探秘后,记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特色办学是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引力之源”。
鲜明的专业设置
曹友龙,2009届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生,现任山东智能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上学时学到的知识,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也是我创业的资本。”谈到成功创业,曹友龙念念不忘母校的“栽培”。曹友龙的经历表明,正是他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的所学,才确立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坚定了自己创业信念。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面向市场办学,根据区域经济和市场需要,构建了以制造类、土建类、医药卫生类、资源开发与测绘类、电子信息类等5大专业群为核心的专业布局,共涉及9个专业大类的34个专业。集中优势资源,精心打造院级、省级、国家级三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群)。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药学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该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样成果丰硕,2010年至2013年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5门。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学院建有5大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机械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建设获中央财政支持;校内拥有120个实验实训室、2个大型生产性实训车间、1个附属医院、信息中心、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65处。
广阔的就业前景
在滕建集团,记者见到了从事招投标工作的王炎,这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的“高材生”,如今在公司如鱼得水,干得非常舒心。滕建集团负责人说,像王炎这样的人才,专业知识过硬,实用性强,进公司几乎不需要过渡期。
王炎的成功就业,阐释了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适销对路”的办学理念。为确保毕业生就业,该学院设立了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鲁南经济区等三个就业办事处,每年定期举办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就业双选会,并实行毕业生就业创业跟踪服务。
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工作,该学院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办订单培养冠名班,签订就业安置协议。以2011年为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山东省139家非师范类高校中排名第20位,总体就业率达91.98%。尤其是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受到了各大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先后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就业学生230余人、市中医医院60余人,在北京、上海、青岛各大医院就业200余人,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订单培养150余名学生,在国家特级施工资质、天元建设集团就职30余人,在滕州本地知名企业中,先后向滕州建筑装饰有限公司、金晶玻璃、东方钢帘线等企业输送学生近300人。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与鹰普(中国)有限公司、山东山防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开设订单培养冠名班,积极组织开展各种适合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直接面对面的双选会、招聘会等,为供需双方搭建直接沟通交流平台。
“共荣”的职教中心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我的大学”里,还有一个以中等专业教育为主的职教中心,为学院的中职部。职教中心与“我的大学”共生共荣,共铸辉煌。
在生源下滑、学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职教中心紧紧围绕内涵发展这一主题,把“深化内涵、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强化服务”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不断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提升办学竞争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全力做好招生。职教中心积极应对当前招生形势,全年录取中专、高技中技新生2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保持在5000人以上。
以就业带动吸引力、影响力的提升。围绕就业双高目标,该中心认真落实就业四化原则,加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培训、就业推荐、就业考核力度,拓宽就业路子,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稳定在较高的水平。
畅通多元化办学渠道。职教中心积极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成人教育,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增强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逐步改革学制和教学模式。该中心推行模块化教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人文关怀,增强办学吸引力,提高了“三二”连读转段率和五年制高职学生保有率,为高职提供了基础性生源。
“家门口的风景也迷人”,择校的关键期,“我的大学”正翘首期盼四面八方的学子。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