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记者杨诗星通讯员朱峰强
7月的烟台,热火流金。从莱州湾畔到昆嵛山麓,在烟台1.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是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施工场面:潮水国际机场、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烟台港西港区、海阳核电……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工程项目,对全市经济向“高端高效”转型形成强力支撑与拉动。
早在4月底,市委书记张江汀就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再次强调,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以投资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烟台的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一场全新的发展战略,正在烟台大地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壮阔波澜。
大项目塑“新梦”———
小港变大港,烟台要打港口“翻身仗”
虽连日阴雨,但烟台西港区的建设进度并未减缓。23日上午,烟台港西港区施工作业的大型卸船机马达轰鸣,深水矿石码头一片繁忙。眼下,港区大宗散杂货作业区矿石码头主体已经完工,码头水工结构、设备基础基本完成,两个深水泊位已具备试生产条件。“该工程能力等级、自动化水平皆国内领先,正式投产后,可承接芝罘湾港区散杂矿石货源,加快芝罘湾港区功能置换。”西港区建设指挥管理部副指挥辛兆强表示,伴随德龙烟铁路、疏港高速公路的陆续通车,以大型矿石码头为依托,烟台港西港区将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外贸矿石进口港和贸易矿石中转港。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原点。烟台的原点,无疑是港口。如今的烟台,正在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水上黄金通道。定位建世界最深码头、接卸世界最大船舶的西港区,不仅承载着烟台几辈港口人的“大港梦”,更承载着烟台港口翻身仗的“重任”。
加速推进的不只是港口建设。跳出“单纯就港口发展港口”的思路,烟台市统筹考虑港口布局、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研究制定“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大规划,形成“以港带城、以城促港,以港兴业、以业强港”的发展模式。在西港区周边,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德龙烟铁路、原油管道、潮水机场、万华工业园等重大交通和产业项目都将在“十二五”末运营和投产,与西港区深水矿石、原油等专业化大码头相结合,港口发展空间得到新的拓展,一个新的城市经济发展增长极呼之欲出。
紧锣密鼓推进的西港区项目,是今年全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的生动写照。以大项目为引领,着力建设大载体、大设施,推动经济向高端高效转型,已成烟台发展的共识。如今,放眼烟台,一批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今年,全市确定市级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708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84亿元,上半年累积完成投资75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9%。
大项目补“短腿”———
海陆空破题,烟台嬗变为“交通枢纽城”
作为蓝烟铁路的末端,对交通滞后造成的发展“瓶颈”,烟台有着切肤之痛。面对“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全面推进的重大机遇,烟台市委、市政府应时而为,从战略高度抓好硬环境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把事关烟台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项目全力推进。
机遇面前求突破,先强筋壮骨、夯实基础。酷夏过后的9月,青荣城际铁路将迎来全线贯通。此前,“省内在建高铁第一长隧”的5.5公里长蓁山隧道顺利贯通,被喻为搬掉了工程最后一根“钉子”。作为市中心区,近年来,芝罘区交通压力凸显,青荣城际铁路的建设,将有效破解市区交通瓶颈、加快旧城旧居改造步伐、促进沿线企业改造。“计划今年10月铺轨,12月完成桥梁下部结构和特殊结构梁。2014年2月完成正线桥梁架梁,年内城铁力争通车。”中铁二十局青荣城铁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青荣城铁建成运营后,烟台直达青岛、威海的旅行时间将分别缩短为1小时、半小时,真正实现半岛“一小时交通圈”,使半岛城市群共享“同城效应”。不仅仅是青荣城铁,如今的烟台,依托烟大铁路轮渡、蓝烟线电气化改造和德龙烟铁路,形成铁路网“纵横交错”,彻底融入全国高速铁路运输路网,铁路这一曾经的“超车弯道”正蜕变成快车道。
快步发展“短腿”,烟台海陆空立体突围。一年前的潮水机场工地,1000多名施工人员住宿的板房,几乎是仅有的建筑。如今再来,钢结构全面竣工的航站楼,已拔地而起。“现在塔台土建部分已主体完工,外脚手架已经拆除,正进行内墙抹灰和顶层钢结构吊装!”500多个日夜奋战,烟建十公司航管楼、塔台和空管业务楼工程项目经理王子印的喜悦,真实地写在脸上。作为烟台有史以来政府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潮水机场一改莱山机场军民两用的尴尬,并辐射至威海和潍坊东北部地区,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民用航空三大干线机场之一,进一步完善烟台立体交通体系。
海陆空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夯实曾经的“短腿”,“质变”着烟台的交通格局。曾经尴尬的交通末端城市,正告别彷徨与阵痛,大步迈向辐射东北亚的交通枢纽城市。
大项目巧“借力”———
引资引技并重,烟台成投资“新硅谷”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作为投资的载体,项目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逆境”谋为,烟台市牢牢把握大项目这个关键点,瞄准产业高端,招大引强,一批外资大项目纷至沓来,持续为烟台市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
西南河西侧的老胜利区片,这个中心城区最大的“棚户区”如今正悄然变身,万达广场这一城市综合体“巨无霸”,部分单体建筑已建至9层,累积完工过30万㎡。芝罘区,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密集集聚,传统服务业格局也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一直以来,服务业是烟台的“短板”。如今,随着一批重点项目的强势崛起,服务业正成为烟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中粮大悦城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部分区域施工至地上二层。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生活广场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纵观这些项目,均呈现出城市综合体“高、大、全”的特点:高,即定位中高端消费,如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商家入驻;大,是指这些商业项目的建筑面积均在10万平方米以上,有的甚至达三四十万平方米;全,则是指项目未来的商业业态组合丰富。
芝罘区城市综合体密集集聚,只是烟台市以项目促进外资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实际外资利用中,烟台市牢牢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并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瞄准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仅上半年,市领导带队的大型经贸活动就达7次。活动成果丰硕,与香港招商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富士康的一揽子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年内,市商务部门将围绕船舶及海洋工程、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物流、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集群式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力促总投资150亿美元的57个重点在谈大项目早报批、早到资。”市商务局局长于东表示。今天的项目建设,就是明天的发展支撑。台海玛努尔二期、东方蓝天钛金紧固件综合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高新区航空航天科技园、山东省中关村(烟台南山)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一个又一个附加值高、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烟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渐优化,重大项目正成为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
新闻推荐
16市“抱团”治理PM2.5, 中日韩会员城市共享大气污染治理对策
本报讯(YMG记者方春明通讯员颜环政)昨天,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第8次环境分会在烟台市召开,主题为“降低环境污染负荷的对策”。来自日本北九州、福冈、下关和...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