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从莱阳恐龙化石发掘保护工地传来喜讯,一块长达1.3米的恐龙股骨化石面世,这是莱阳恐龙发掘史上最大化石,而这块巨形恐龙化石的出土据莱阳第一块恐龙化石面世已整整过了90年。
鸭嘴龙的股骨是块大家伙
30日下午,记者在莱阳金岗口村东的发掘现场见到了这块大家伙。化石四分之一的部分已经出露,其表面大部分呈现红褐色,化石保存非常完整,两端关节连接处明显。“新出露的这块恐龙股骨化石,可以说是莱阳地区恐龙发掘史上出土的最大的化石。”科考队员、中科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高级试验师李岩告诉记者,这块化石比此前出土的“棘鼻青岛龙”的股骨化石都要长出近300毫米,最大直径有160毫米,而且保存得完整程度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最先发现的是其上方的一块化石,准备对其进行暴露时,意外发现这块化石的。”说起当时发现化石的经过,李岩仍然有些激动。“当时最先发现的是顶部的两块凸起的部分,通过骨头的大小,我们初步判断这块化石的块头应该比较大,根据出露部分形状来看应当是鸭嘴龙右侧股骨。”李岩说,他们也对这块化石充满了好奇心,在小心地把上方的围岩剥离之后,这块在地下埋藏了7000多万年的恐龙化石重见天日。“通过测量,化石的长度有1.3米,根据这块化石大小来推算,这只鸭嘴龙的长度大约在10米左右。”
莱阳发现恐龙化石的“富集区”
据李岩介绍,科考队曾在山东省诸城市发现过巨型山东龙等一些较大恐龙的化石,而在莱阳发现个体这么大的恐龙化石,这在莱阳恐龙发掘史上还是首次。“你看这个层位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化石的‘富集区\’,仅这两天出露的长度在1米左右、保存完整的化石就有十几块,还有其他许多残缺的体积较大的化石。”李岩高兴地说道,目前科考队正在及时对这些出露的化石进行打胶保护,并尽快用石膏包裹,以便未来进行更详细的科研和恐龙骨骼装架备用材料。
据了解,自7月上旬开展莱阳恐龙保护发掘工作以来,科考队已在新的发掘区发掘出包括恐龙头骨、椎骨和股骨等多部位的化石以及鸭嘴龙类、兽角类、食肉龙类等丰富的种类。目前,该地区已发掘出土近200件恐龙化石。
90年前出土第一块恐龙化石
“说起莱阳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那还要追溯到90年前。”说起莱阳恐龙化石的发掘历史,莱阳博物馆馆长王建华如数家珍。
王建华介绍,早在1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就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了比较完整的谭氏龙。1950年的春天,著名古生物专家周明镇博士和山东大学地矿系的学生,又在将军顶与金岗口附近意外地发掘到了恐龙骨骼与蛋化石。“195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学会杨钟健与地质学者到莱阳和山东大学地质系合作,发掘出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具完整的棘鼻恐龙化石骨架。”王建华说道。“莱阳恐龙化石与国内其它地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中以‘棘鼻恐龙\’最有特色。”王建华介绍说,该恐龙属鸭嘴恐龙类,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在鼻子上方多了一块骨头,为目前世界罕见,该恐龙之棘鼻至今无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莱阳蛋化石也与其它地区略有不同,个头小而短圆,一般在6至9厘米之间,一头尖一头钝圆(也有长扁圆形),多为食草植类恐龙蛋。“目前,通过官方和民间挖掘采集的蛋化石数估计不在千枚以下,地下存含量就更不可估量了。”王建华说,如今莱阳已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遗迹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目前,人类研究和认识恐龙最主要是通过研究其化石实现的,而得到学术界认可的,莱阳就有16个。
现场出露十几块1米左右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
李岩正在清理化石上方的浮土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方春明)在比赛现场,一群身披白色绶带的捡拾垃圾的学生,吸引了马拉松“小伙伴”的眼球,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拍照。据了解,这批捡垃圾的学生均来自...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