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烟台
1973年5月,张学策在沂南县凤台庄村出生,父母是农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因为三个孩子都上学,家境比较困难。贫穷家庭长大的孩子,比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更多些经济上的考虑,所以,喜欢文学的张学策,很务实地选择了青岛理工大学(原青岛建工学院)的机械专业,“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觉得学个技术,能找到工作,文学说到底还是精神层面居多。”
1997年,大学毕业的张学策,来到了烟台某设备厂的供销科,销售相关的机械设备,“属于技术性的销售,这个工作相对好做。”
在设备厂干了几年后,不甘于安逸工作、有自己思想抱负的张学策,决定辞掉工作,另行选择事业发展。
2000年,张学策回老家探亲,看到了繁荣昌盛的临沂小商品批发市场,深受启发,马上辞掉了烟台的工作,回到临沂,进了某电器公司做家电销售,“我发现这里的营销还停留在坐商阶段,营销理念和物流系统没建立起来,我想改变这一切。”
经过一番调查分析,张学策选定了烟台,一来曾在烟台工作过,对三站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二来我们电器公司在烟台销售额只有几万元,“如果在烟台弄个仓库,把物流配递系统建立起来,就能改变现状。我和单位签了承包协议,到烟台三站租了个上下楼,面积约一百四十平方,注册了烟台南方电器配送中心。
扫街销售
张学策背上包,开始跑业务,“远的坐公交车,近的全靠走,我当时有点像扫街,从城里扫到乡镇,从烟台扫到威海,只要看到门头与我们家电有关联的,就进去拜访,不管遇上什么性格的人,千方百计找话题,和人家拉家常。我认为大家做成朋友,更有利于销售和发展。”在这段时期,张学策一个月穿破了3双皮鞋。
烟台是个雪窝子,2000年年底,张学策冒着大雪到蓬莱谈客户,在聊天的过程中,鼻涕不停地流,还开始咳嗽,“客户摸我额头,说你都高烧了,咱去输液吧!我不想麻烦他,还是继续和他谈产品谈感兴趣的话题,他说不用谈了,签合同吧,你们临沂人真有毅力。我当时高兴坏了,这个客户我都跟进半年多了,就是不吐口,我感觉这次病得值。”
烟台南方电器配送中心于2000年年底开业,这时的张学策已经拿到了好多订单,销售额由电器公司最早在烟年销售额的数万,上涨到月破百万。
2001年,爱情来到了张学策的身边。“我虽然读的是理科,干的是销售,但我心里还是喜欢文学,经常去汽车站的书报亭买书买报,她当时就在报亭工作,因为我来得太勤,大家成了熟人,后来就恋爱了。”
拥有了爱情的张学策,在事业上更为拼搏。为了提高办事处的信誉度,从而吸引、稳定及发展客户,年底,张学策就招开了经贸会(当时很少有办事处这样做),请遍所有拜访过的客户,不管有合作意向还是暂时没有的,统统下了请帖。“会上,我有意把产品降低了价格,比如平时一百,订货会上就九十,我就是想刺激客户的订货欲望,也让这个经贸会充满吸引力,后来就把这个经贸会一直进行了下去。”
办事处在烟台做了三年,张学策用坏了八个背包,业绩非凡,但总公司当初给予张学策的好多承诺没有兑现,他决定离开。
非典惊魂
2003年2月,结了婚的张学策,想自己注册公司,从家人到员工,没有一个同意的,“他们说做公司不光要先交五十万的注册资金,将来纳税也高,不如注册个体商户,小打小闹,钱不少赚,税还低。我坚持注册正规公司,因为我想做自己的企业。”
张学策借钱借了一大圈,还偷了老婆的身份证,注册了烟台策风商贸有限公司,“事都办完了,她才知道,跟我争执起来,不过我们感情很好,看我很坚持,就回家向父母借钱,给我筹进货款。”
公司有了,就得做自己的品牌,“我想做大品牌,但员工和家人都认为大牌产品价格高,怕卖不动,我看重大品牌质量好、信誉高。广东一个朋友向我推荐格力小家电,我马上要了厂家经理电话进行联系,结果人家看不上我。我不泄气,又打了第四个电话,对方让我去谈谈。我马上买了下午六点的票,半夜十二点,我和格力电器的负责人在宾馆见了面,十分钟后签完代理协议。”
这一年正赶上让整个社会都陷入恐慌的非典,“我把进货款打给了格力,正常情况下,一周内就应到货,但因为非典的影响,一个月后才到货。在这段时期,连我自己也在害怕,难道是被人骗了?”
非典最厉害的三四月份,为了村民的健康安全,莱阳和栖霞的好多村口都设了路障,不让外人进村,各汽车站都在测温度,张学策在莱阳汽车站被测出发烧,“发烧要当场隔离,我强烈要求再测一次,结果说测错了,当时紧张得我全身是汗。”
由于张学策和员工的坚持努力,非典过去后,销售特别好,“我们只用十个月的时间,销售业绩就在地级城市做到全国第一。”
“灭顶之灾”
选择大品牌是正确的,但大品牌转型也是很迅速的。2004年年底,格力对小家电业务进行调整,“这真是灭顶之灾!我们是代理,他们等于从上游截流了,当时我企业有三四十人了,只能硬着头皮抗住。我们把库存折价出售,同时寻找新的品牌来做。”
2005年年初,张学策又代理TCL小家电,2008年,因格力造成的风险再次上演,“我们只好边处理库存,边选择了海尔和方太,从此走上多产品代理的路,能有效规避风险,使企业走得更稳健。”
员工已发展到七八十人,一向主张“要做事先做人”的张学策,采取了家庭化管理,只要知道哪个员工有困难,马上就掏钱,还拿出业务跟进的态度,长期帮扶。每到过年,他还给员工发冰箱、洗衣机和手提电脑,老员工要结婚,他马上送去6000多元的液晶电视作贺礼。
做了十多年企业的张学策,已获得诸多荣誉,当选为芝罘区政协常委、烟台市工商联常委、烟台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等;企业也多次荣获优秀企业、十佳经销商、百姓口碑奖最佳荣誉单位等称号,但他认为自己获得的一切,与烟台良好的创业环境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所以,他热心公益事业,汶川地震、通伸办事处辖区困难户帮扶、家乡修路,累计捐款20多万元,为SOS儿童村、打工子弟学校崇文小学、灾区捐赠物品价值累计20万元。
荣升“家长”
在带着全体员工奋力拼搏的过程中,张学策看到临沂来烟淘金的商家越来越多,产生了成立临沂商会的想法,“如果抱起团来,搭建平台,好多问题可以集体解决,资源共享,有利于我们临沂人更好地在烟台发展壮大。”
2012年6月26日,由张学策牵头发起的烟台市工商联临沂商会,得到了烟台市政府和烟台市工商联的审批认可,张学策被推举为会长,“我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临沂来烟台做生意的很多,他们勤奋厚道,但多数有小富即安的心理,我就经常组织大家开会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商会成立后,为解决会员企业融资贷款的难题,“我们先后与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达成战略合作,还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带有商会LOGO的银行卡,累计帮助会员企业融资贷款1.2亿。”同时,会员个人的困难也得到解决———先后为捐肾救夫董丽丽、患骨癌的工商学子滕春明、会员陈希的员工、老乡王新城、拥军等捐款10万余元。商会成了大家的主心骨,而张学策也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家长”,每年的中秋节,他都会用心写一封《感谢信》,连同月饼一起寄给员工的父母。这封信并不长,但让家里老人放了心。
张学策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文化,儿子还很小,就让他养成了吃煎饼的习惯,在临沂商会的走廊上,挂满了临沂的历代名人,如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的画像,“我们沂蒙文化是临沂商会区别于其他异地商会的独特优势,我们请来著名作曲家曲波做商会顾问,并谱写了烟台唯一的商会会歌。今年,我提出的‘红色临商,德行天下\’的口号,被临沂市政府定为了全国临沂商会的宣传口号,这个事让我挺自豪的。”
新闻推荐
YMG记者李泉江通讯员姚建军李兴恺康杰民摄影报道10个平价蔬菜连锁店进社区;620处交易市场汇聚四大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商品市场619个;栖霞苹果、桃村农用物资...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