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安胶州”建设中,我市以争创全省首批“科技创安示范城”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基层,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不断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精细化管理“重实效”
社会管理的难点、重点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我市以推进新型化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工作,努力形成区域化社区服务格局,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妥所有事”。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在九龙街道办事处建立了青岛市第一个镇级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平台。通过围绕辖区内的“人、事、地、物、情、组织”六大要素,组织人员对公安、司法、民政等31个职能部门的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完善,初步实现了各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实时交换、资源共享共用,为构建“平安胶州”拉起信息网。
开展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在全市初步划分出住宅类网格1178个、商务商业类网格21个、企事业单位类网格37个、人员密集场所类网格15个,配备1251名网格长、3186名信息员。自4月以来,基层信息员累计收集上报各类情报信息412条,协助公安机关破案59起,消除治安隐患1049处,排查暂住人口5731人,出租房屋1238处,协助司法、信访等部门稳控特殊群体2637人(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92起,调解成功165起。基层网格管理在基层筑牢了第一道防线,基本实现了基层综治工作不留死角、全域覆盖。
多元化调解“促和谐”
张德平书记多次强调,稳定工作压倒一切。我市积极落实市级领导公开接访责任制,逐案处理化解,最大程度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创新推行“N+1+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按照各村(居)的矛盾纠纷总体类型及管理难点,设立N个工作小组,统一选聘具有群众基础、政策水平较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担任各小组组长,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更加灵活地落实调解优先原则。今年以来,在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模式下,我市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1206起,调解成功率99%以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平安山东”建设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司法部,省司法厅,青岛市委、市政府分别印发专报推广。我市要求全市领导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深化“下访”调处机制,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要求,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着眼“事要解决”,及时发现在推进城镇化、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和隐患,主动抓苗头,最大限度地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立体化防控“保平安”
今年,我市在开展深化“两抢一盗”安民行动、“平安胶州”四打会战、“食安胶州”双打会战、流动人口集中清查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中,有效控制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没有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特别是围绕全市“大项目突破年活动”,着力找准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与突破口,对重点项目工地周边治安秩序进行整治,先后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利益诉求63件,解决涉企治安突出问题21个,超前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7起,有效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通过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城乡社区大力推行网格化布警、动态化巡逻,把1000人的市级巡逻大队、700人的镇级巡逻中队和200余名公安干警投向街面及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的区域。811支村级专(兼)职治安巡逻队伍24小时不间断联户联防。同时,发展壮大平安(志愿者)协会,整合厂企保安、治安志愿者等近5000名群防群治力量。
今年我市投资3.9亿元建设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经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城区826个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点、38处电子警察、19处高清交通违法监控和五个公安派出所视频监控中心全部投入使用。
(张婧)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