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燕
2月24日下午,笔者来到南坦托养中心。一进中心大厅,就看到20多位老年人围在一起演茂腔、扭秧歌,脸上写满幸福和满足,让人倍感温馨。82岁的李桂芳和杜希平老人告诉笔者:“大年初三我们就回来了,别看就回去了几天,还怪想这里的,在这里住比在家里踏实多了。”
在托养中心,随便走进一个房间,一眼就能看到老人床头的爱心铃。老人有需要只要一按铃,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赶到,再紧急的事也不耽误。“帮残疾老人清理大小便,帮老人理发、洗澡,不管大事小情李院长总是亲力亲为,和我们说话也总是笑着说,大家伙从心底里佩服她。”员工小李说。“李院长经常凌晨3点起来打扫卫生,说实话,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做不到。”员工小张说。对此,李培英表示,这么些年习惯了,到点就醒,再睡也睡不着,再说就是打扫个卫生,也累不到哪里去。
在托养中心工作期间,李培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翻开她的日记本,笔者看到如下内容:2013年12月6日,刘大娘和夏姨闹别扭,明天抽空帮着调解下,实在不行就征求下同事和当事人意见更换房间;2014年1月4日,残疾人张义祥最近出现大便稀薄的情况,明天帮着找找民间偏方,看能不能起点作用;2014年2月16日,明天精神病人高某出院,去接她回来,别忘了买点药一并带回。
李培英把全部的爱给了老人,给了自己的事业,同时也把照顾自己孩子的重担留给了年迈的父母。对此,她表示:“我也很爱我的爱人,很爱我的孩子和父母,但是,托养中心的这些老人既然选择了我,我就必须对他们负责。这是我应尽的职责,我想家人们能体谅我的。”
作为院长,李培英每天都会挨个房间、挨个床位询问老人起居及身体情况,一天至少四次。对于身体不好的老人和残疾人她都会重点做出标记,然后将这些情况记录到交接记录中,交给当天值班的工作人员,尽管记录上清楚地标明了“几点为老人再送一次饭,几点喂哪位身体残疾老人吃药,一天最少几次到身体不好的老人房间看一看,问一问情况。”但他还是会一遍一遍反复叮嘱。她告诉笔者说,小小的一张交接记录传承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他的感召下,大家也都纷纷照做。
据悉,南坦托养中心于2010年8月启用。截至目前,托养中心三大功能区:残疾人托养区、老年人托养区、老年人日间照料分别托养老人70多人、81人、20人。托养中心多次被各级作为试点学习单位,就连青岛的老人也愿意来这里托养。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