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标准:
在卫生洁净村的基础上,达到以下标准:
1、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班子成员团结,干群关系融洽,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完善,配有专兼职精神文明宣传员;
2、村庄进村道路、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硬化,小街小巷选择合适方式实现硬化;
3、主要街道、房前屋后实现绿化;
4、主要街道实现美化,建有道德文化长廊;
5、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并有效使用;
6、供水管网完善健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
7、村庄显著位置设有村民意见箱以及群众最不满意和最急需解决民生实事公示栏;
8、至少有1名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和1支文体活动队伍;
9、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定期公示表彰,建有善行义举四德榜。
村庄实例:
4月16日,记者走进了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胶北镇东赵家庄村。一进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敞、洁净的中心大街,阳光下嬉笑打闹的孩群、绿树红花掩映下笑容满面拉呱聊天的老太太……一幅和谐、文明生动的画卷扑面而来……
说起对村庄目前现状的看法,村民刘先玉说:我们村可干净了,每天都有保洁员定时打扫完卫生,村民很自觉地保持下去。而且我们村的好媳妇好婆婆也多,
(下转第二版)(上承第一版)邻里邻居相处的很好,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心里高兴。保洁员张维增说:“我当保洁员10多年了,垃圾一天一清,虽然苦点、累点,但是只要能给村民一个干净、整洁环境,自己也值了。”
2007年,在新农村“五化”建设过程中,该村抢抓机遇,完成了村庄的所有大街小巷的硬化、绿化工作,是我市率先实现“五化”建设的村庄。同时,为彻底解决“三大堆”问题,该村抓住青岛市每户补助1000元推广沼气池建设的契机,成为全市第一个沼气专业村,每户每年可以节省2000元左右,是青岛市沼气专业村,他们依托沼气建设,建成250亩沼液蔬菜基地,形成特色蔬菜种植区、大棚种植区、沼液蔬菜精品区等高效农业布局,构筑起“禽畜养殖—原料入池—沼气综合利用—沼液沼渣肥田—无公害种植”五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同时他们还注重加强文化建设,营造文化惠民新氛围。该村建立了秧歌队、庄户剧团、柔力球队等多支队伍,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投资10万元建有农家书屋,配有图书8000余册,为群众提供了学习科技的课堂,学习之风蔚然成风。并且他们还注重推树文明新风,倡导和谐文明新风尚。每年评比“美化绿化家园示范户”、“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制、党员承诺制,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内党员与弱势群体结成了帮扶对子5对。村庄每人到年底可以领取保障金420元。
针对村庄的下步发展,村支部书记李林高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表示,在“美丽胶州”建设活动中,他们将严格对照标准,抬高标杆,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入,着力构建村党组织健全有力、各类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优美、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市的“美丽胶州”建设添光增彩。
标准出台背景:就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标准出台背景及与卫生洁净村的区别,市委农工办、副主任陆刚介绍,为了做好“美丽胶州”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安定、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要求利用一年时间,全市所有村庄达到卫生洁净村标准,90%的(730个)村庄建成乡村文明家园达标村。卫生洁净村顾名思义就是村庄内外干净整洁,没有三大堆,并建有环境卫生长效机制。而达标村建设是在达到卫生洁净村的基础上,实现高标准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街道美化,公共场所亮化,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并有效使用,供水管网完善健全,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村庄显著位置设有村民意见箱及群众最不满意和最急需解决民生实事公示栏;村内至少有一名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和一支文体活动队伍;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定期公示表彰,建有善行义举四德榜。
(刘晓燕)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