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 孟庆朋
从外出奔波打工挣钱,到两台车床院里创业,从农机配件加工到给高端汽车配件。10年间,一个农村青年从两手空空到坐拥近亿资产,这是一个旁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是一段真实鲜活的创业经历。
这个青年就是东昌府区郑家镇郇家村农民企业家刘子英,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农村小伙。2013年1月份,这个直率、豪爽的农村小伙,获得了一个让全村老少都为之骄傲的荣誉——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两年“流浪”换回一个创业信念
光着膀子,打着赤脚,踩着坷垃,在农田里干活,这是刘子英跟随父母干农活最深刻的记忆。农村的生活练就了刘子英能吃苦,有韧劲的品性。1999年,走出校园的刘子英,只身来到青岛,他做过服务员、当过司机、干过销售员,最苦的时候身上就剩下不到二十块钱。在外两年的打拼没有让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却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磨练了意志。
带着破灭的最初梦想,2001年4月,刘子英决定回家创业。在父亲的支柱和鼓励下,他购进两台车床,开始为企业做农机配件生产。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刘子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车床上,刘子英的专心与坚韧,给他带来了好运,他小厂子的效益不断攀升,规模也在不断增大。2003年,刘子英倾其所有,又贷款200万元,成立了聊城市东昌府区宝兴华益机械配件厂。
艰苦历程成就一个农民企业家
“钱没有多少,在钱上我很知足,在厂子的事上我很犟,只要我能想到的,我就想把它干到最好。”这是刘子英经常说的一句话。
2005年,一个紧急的客户订单找上门,由于时间紧、效益低,好多厂家都推辞了,刘子英接到求助时,只剩7天的期限了,豪爽义气的性格让他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对方。为了攻克技术难题,他和三名技术员在车间里整整待了六天六夜,时值寒冬,他们都是穿着军大衣眯一会。完成时已是第六天深夜十点多,为了不耽误客户需要,他和技术员连夜开车前往上海,当时大雪纷飞,寒冷难耐,车里放置的水杯,都冻得打不开盖子。在第二天的下午,他们准时把货送到,让对方感动不已,从此他们成为了要好的合作伙伴。
2010年,刘子英以企业固定资产为抵押,从银行贷款800万元,购置了精密数控机床,精密检测仪,生产重型汽车和农用机械液压系统密封箍。产品的更新生机,让宝兴华益绝处逢生,一路向上。2012年,企业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
做好一个“致富梦”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这是刘子英一直信奉的原则。他在企业的发展上,没有过满足,他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力争到2015年在同行业中实现产品质量和销量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几年来,刘子英共扶持带动100余名青年自主创业,解决青年就业岗位500余个。刘子英设立企业爱心基金,企业拿出资金12万元,累计资助贫困职工45人、贫困学生26人。2010年,他的企业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012年刘子英被山东团省委、省农业厅授予“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
刘子英告诉记者,“中国梦”是由无数个梦汇聚而成的,具体对他而言,就是要打开乡亲们的致富路子,和乡亲们一道实现“致富梦”,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更富足。
新闻推荐
在促成聊城“一区一圈一带”战略叠加区中做贡献 ——访荣向林带领的聊城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