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文娱专讯 昨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携新著 《直面大转型时代——吴敬琏谈全面深化改革》一书,在青岛出版集团一楼艺术馆举行了青岛首发仪式暨媒体见面会。接受采访时,吴敬琏认为,作为转型时代的参与者,大众对中国经济只关心现象是不够的,应多一点理论思考。
新书收录六年理论探索
据生活书店总编辑李昕介绍,《直面大转型时代》收录了吴敬琏先生在2007年到2013年时期内的50篇文章,书中反映了吴敬链先生对于中国改革的最新理论探索。全书共分五大部分:第一辑“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涉及经济改革和理论中的若干争论和评价;第二辑“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讨论中国一个时期以来粗放型增长模式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信用性风险;第三辑“呼吁重启改革”集中论述作者在21世纪初期被重新提出的“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时代命题的回答,指出必须尽快重启改革议程;第四辑的内容“如何重启改革”是对当下中国经济的全面思考,可以看作是吴敬链先生对中国当前改革的建议和设计;最后一部分涉及的是 “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与情怀”收录了吴敬琏先生对几位受人敬重的经济学家的回忆性文章和评价。
据知,《直面大转型时代》是三联书店自去年恢复“生活书店”品牌之后约定的第一部书稿,“1932年邹韬奋创办生活书店之初,强调出版物要‘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这本书符合邹先生的出版定位。”李昕认为,《直面大转型时代》是一本“力谋社会改造的书”,“书中呼吁广大民众都参与到推进改革的事业中来,尽管书中观点未必对,某些提法或许还有争议,尚可讨论,但书中的理论观点的前瞻性和实践性,会给身处转型时代的每一个观察者和参与者带来启发。”
问题没有结论争论仍在进行
吴敬琏表示,这本《直面大转型时代》和去年出版的 《重启改革议程》以及更早出版的《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三本书的内容可以代表自己在21世纪的十多年间思考的问题,集中反映了自己参与中国改革发展讨论的观点,“这些问题并没有结论,有关争论仍然是进行式,书中表达的是我的观点。”
吴敬琏认为,作为转型时代的参与者,目前大众对经济领域有两个问题的认知不够,其一是关心现象而忽视对于理论的思考,“网络的出现对于信息交流提供了便捷,但也造成了本来在中国就存在偏向的问题,就是关心现象而对于理论思考、对于探索事物背后的肌理有所忽视。”只看现象很难从根本上理解现象的本质,往往会采取头疼医头,甚至头疼医脚的错误办法。“另一个问题,是偏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吴敬琏很形象地解释了“货币超发”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原理,指出短期利益有时是对根本利益有破坏的。吴敬琏希望自己的书,能够使读者关注到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虽然不一定是定论,但是希望使得大家去思考,建立自己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自己形成了比较自以为正确的观点,就不会随波逐流,不会盲从。”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青岛城阳区第二实验中学 初一·5班 陈国琳传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兴风作浪,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山脚下村里一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怀抱冰块钻...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