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弢张晓帆
刚刚过去的这个黄金周,旅游景点门票涨价成为焦点,并进一步引起了全社会对于“门票经济”模式的关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景区平均约80%收入来自门票,门票提价成为主要创收手段。
表面上看,门票提价的确是提高景点收入最简捷的手段,但实际情况是否这样呢?青岛毛公山景区的经营思路,颇有启发意义。
毛公山是近年来青岛市城阳区发掘的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其最大的亮点在于一个天然形成的形似毛主席穿中山装站立的天然石像,景区风景优美。几年前一经开发,就受到游客的青睐。
毛公山所属的山村,是城阳区青峰社区。按理说,靠山吃山,收门票岂不就等于捧上了“聚宝盆”?但结果却出人意外,青峰社区一开始就确定了免费的经营思路。他们这样考虑:毛公山是新景点,主要定位是青岛的近郊休闲游,如果功利性太强,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卖门票,会使很多潜在游客望而止步。
实际结果很快就证明了社区的判断是准确的:不收费名声传出去后,毛公山名头越来越响,游客越来越多,景区经营步入了良性循环。而附近一处与毛公山同时开发的景点,条件不次于毛公山,却因收门票导致游人稀少,现在整体实力与毛公山已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
游人多了,自然带来了滚滚财源:不收门票,但社区在山下修建了停车场,每年光停车费收入就达50万元,估算起来,比门票收入都多。
大头还在后面呢——针对游客,社区搞起了农家乐采摘,因为种植10种水果,美其名曰“十洋景”。游景点的人少不了在这里逗留一下。同样是葡萄,一两公里外的相邻社区,只能卖到五六元,而在这里,12元都争相抢购。
社区服务业也破了题:全社区开了10多家农家乐饭店,100多个单间,一年里,多数时间不愁生意,节假日时得提前两三天预订;社区在景区建起几十个摊点,红色纪念品也卖得相当红火。
毛公山真成了聚宝盆。总的算起来,景点每年给这个只有80多户人家的社区带来近千万元的收益,以前的人均收入3000元,现在到了一万三四千。
这种思路,对于小景点的毛公山是对头的,那对于大景点是不是就不同了呢?那不妨参照一下西湖的经验:杭州市几年前免费开放西湖景点,每年减少门票收入两千多万元,但据统计,因为西湖免费开放,景区管理部门增收逾亿元,更带动杭州新增经济效益上百亿元。
毛公山的经营之道给我们启示:旅游产业是一个涉及交通、住宿、餐饮、游乐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来钱的地方多着呢!单单只盯着门票,算的是小账,是旅游业初级阶段的表现。风物长宜放眼量,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才能“和谐共赢”,才是整体提升当地旅游产业产出的大账啊。
新闻推荐
2014年2月17日,“青岛造”第一辆现代有轨电车样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车辆下线的同时,城阳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随之启动。城阳示范线总投资10亿元,全长约9公里,呈东西走向,连接青荣城际...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