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克国报道11月8日,德国友好访问团成员观看青岛迎宾馆工作人员赠送的迎宾馆建筑作品。□记者薄克国报道
本报青岛11月8日讯“访问青岛,探寻那段历史,为的是共创未来。”今天上午,站在青岛迎宾馆三楼,德国友好访问团团长Muller接受采访时说,“世界需要和平,人类要和睦相处。”
从11月4日开始,受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由德国老兵后裔和“中国青岛”合唱团组成的47人德国友好访问团来到青岛,进行友好访问。访青期间,访问团与青岛城市建设文化交流协会、文化团体、专家学者、中德合作机构等开展友好文化交流,举办“一战百年祈愿和平——德国老兵后裔青岛寻踪”中德民间文化主题交流活动。
62岁的德国作家PetraGabriel告诉记者,她的爷爷是一名普通士兵,1913年到1914年期间曾在青岛当兵,其间认识了一位修表匠,回国看望修表匠时结识了她的奶奶。“说起来,我的出生也和青岛有很大的关系。”PetraGabriel说,她早在2006年就来到青岛搜集资料,后来写了一本关于爷爷在青岛生活的书。
“战争只能给人们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我特别感恩如今的和平景象。”PetraGabriel告诉记者,“如今来到青岛,除了了解自己的爷爷在青岛的那段岁月,了解一战历史,更多的是祈求人类和平。”
11月7日,访问团一行参观一战遗址公园,中德双方共同在青岛山上栽下两棵松树,分别用中文和德文写着“和平树”“友谊树”。双方成员一起在松树前合影留念,高喊“友谊万岁”。
Muller说,他的爷爷1912年来到青岛,交到了很多中国的好朋友。在爷爷眼中,中国人特别善良。“他一直念念不忘在青岛的生活,对我们家人经常提及,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来青岛看一看”。
Muller介绍,47名访问团成员中,有23人是德国老兵的后裔,有24人是“中国青岛”合唱团的成员,都是和青岛有渊源的人。“中国青岛”合唱团由从青岛回去的德国水兵组建,自1911年成立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合唱团的标志印着“中国青岛”四个汉字,成员虽然已经更换了几代人,但他们一直用歌声延续着与青岛的渊源和对中国、对青岛这座城市的向往。在11月6日晚举行的中德人民友好联谊会上,“中国青岛”合唱团和青岛的表演者同台演出,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德两国的美好祝愿。
Muller说,这次访问就是为了友谊而来的,而友谊是建立在和平的基础上的,“我希望中德友谊可以像两棵松树一样,万古长青。”
新闻推荐
□记者张忠德通讯员徐升升报道本报青岛讯国家科技部日前公布2014年度星火计划立项名单,西海岸新区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承担的“自清洁橡胶坝的推广与应用”项目、青岛康大兔...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