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钢砂”厂内环境恶劣,污染严重。邹平县青阳镇是工业大镇。曾经的“边污染边治理”,让青阳百姓饱尝污染恶果。过去的6年,青阳镇持续着一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斗争。每年,青阳镇政府都会清理“十五小企业”上百家。青阳镇的小企业主也经历了一段从怨恨到理解的过程。而经过一番蜕变后的青阳镇,不仅还清了环境债,新的发展格局已具雏形。
只需十万投资,
小铝厂一天纯收入2000元
青阳镇刘家村有个远近闻名的“工业园”。5000多口人的村子,开办了上百家企业。谁也不知“工业园”的名号是怎么叫起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村级“工业园”因为炼油、炼铝远近闻名。
靠这些“十五小企业”,刘家村“土豪”遍地。曾经开办小炼铝厂的刘致才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个小炼铝厂一般是两个炼炉,投个10多万就能开起来。一个炼炉一天能产铝锭3吨半,每吨铝锭价格在2万块钱左右。去掉原料、煤炭、人工等成本,每天纯收入2000块钱。‘小炼油\’利润更高。”
环境污染严重,
小企业主仍难舍暴利
“十五小企业”遍地开花,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青阳镇政府决定进行一番整治。刘家村的“好日子”,随着政府的集中清理到了头。“最初政府引导小企业上环保设备,大家一块去河北保定、青岛学习人家的治理经验。从1万块钱的环保设备到30多万的环保设备试了个遍,但效果并不明显。”曾经开办小炼铝厂的刘凯阳说。
治理无望,青阳镇政府在2009年下达了限期清理的通知。但这些都是些暴利行业,小企业主怎会轻易妥协。顶着政府一次次的清查,“工业园”内依然夜夜黑烟。“白天查就晚上干,后来镇上把电给掐了。三天两头的检查弄得大家都很敏感,睡觉都睡不踏实。”刘凯阳说。
企业被关停,做了十几年暴利买卖的小企业主们一下子没了主意。“不让做了还真不知道干嘛去。”刘凯阳说。
仇怨淡去,
污染企业改行环保设备
度过了3年的空洞期,如今的刘凯阳还在办企业。但从原来污染环境的“小炼铝”改成了环保设备制造企业,致力于镇上的环境保护。“当年的仇怨早就不在,大家都能理解了。”刘凯阳说。
曾经的刘家村“工业园”,还有数家企业存在。在青阳镇的规划中,这里会发展成真正的工业园区。“规划出的工业园区,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青阳镇党委书记张斌说,“留下的企业都是精品企业,购置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在省环保厅的不定期检测中,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超标的。”
“十五小企业”遍地种下的恶果,仅靠自然恢复太过漫长。在青阳镇“特色卫星城”规划中,居住商贸旅游区和高效农业区是重中之重。
青阳镇南部为山区,但因滥砍滥伐都是光秃秃的。今年5月,青阳镇开始了封山育林项目,面积约1.8万亩的山林将在此重现。山脚下正在建设的醴泉社区,将成为青阳镇主要居住地。建成后,12个村庄的10850户村民将在此居住。
花亿元整治土地
村民开始赚踏实钱
上楼后的农民,居住条件变好的同时,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1年,青阳镇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批复实施。这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财政拨款的“整建制镇集中推进型乡镇”项目。
“光修路打井、治理河道、新建塘坝、铺设灌溉设备等农用地整治就花了1亿元,现在全县刷卡浇地覆盖率达到60%以上。”张斌说。
基础设施建好了,农业项目也发展了起来。如今,青阳镇一半以上的耕地都已流转,土地产出率、利用率增强。
2011年10月,刘家村成立泰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全部入社,2000多亩耕地入股合作社。去年,合作社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试种了200亩紫薯,一亩地纯利润达到5000元。
“合作社发展起来了,村民分红也节节攀升。很多曾经的‘老板娘\’来到合作社打工,一天工资60块钱。虽然没有原来小作坊赚得多,但这个钱拿得踏实多了。”泰和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赐涛说。
◎小知识十五小企业
是指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厂及土法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铅锌、炼油、选金和农药、漂染、电镀、石棉制品,放射性制品等小企业。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行取缔、关闭或停产。
新闻推荐
□最近西红柿裂果现象严重,请问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应对?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张立宁:西红柿裂果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天气逐渐变冷,这段时间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出现大量裂果。通过连...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