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元旦春节临近,也是住在敬老院的老人们最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时间。昨天来自凡敬心理研究院的两名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走进夕阳红老年公寓,陪着80岁以上的老寿星们谈起“生老病死”,帮助老年人打开心结。心理咨询志愿者建议老年人多运动,多与他人沟通,防止抑郁、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的出现。
心理咨询师加盟早报敬老团
“我们凡敬心理研究院的心理咨询师想加入早报组织的爱心敬老精英团队,希望凭借我们所掌握的心理知识,为老年人服务。”青岛凡敬心理研究院的陈雷院长称,临近新年时,老年人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最应该被关心和帮助。“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临近元旦和春节,许多儿女在身边的老人享受的是天伦之乐,而一些孤寡老人心里则会出现失落感,这种时候应该有人多陪他们聊天,为他们疏导。”陈雷院长表示,老人的心理问题也是他们凡敬心理研究院关注的重点课题,加入早报敬老精英团队后,他们打算经常组织些院内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为老人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让老人在晚年保持更加乐观开朗的心态。
看到志愿者老人打开话匣子
昨日上午9时30分,记者陪着青岛凡敬心理研究院的两名心理咨询师赵璐和杨晓辉来到位于基隆二路的夕阳红老年公寓,为住在这里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我们公寓的老年人总体来说精神面貌还不错,但是听说有心理咨询师要来,几名老人还是主动来到活动中心等着跟他们进行交流。”夕阳红老年公寓的张院长告诉记者。在活动中心记者看到几名老人坐得比较分散,像是各有各的心事想要诉说。赵璐和杨晓辉“兵分两路”,开始与几名老人分别进行一对一或是一对二的聊天。起初,老人显得有些拘谨,有些话似乎提到嘴边又咽回了肚里。“大妈,我看你精神状态挺好啊,气色也不错,不像是有心理问题,在这住的挺好吧?孩子也挺好吧?”随着赵璐和杨晓辉不断地 “套近乎”,几名大妈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而且越说越激动。根据老人所说的话题,赵璐和杨晓辉也分别对症下药,让几名老人很快就变得心情舒畅。
心理志愿者陪老人谈生老病死
心理咨询师赵璐告诉记者,年轻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生老病死”这四个字在老年人心中的分量。很多老年人选择对“老”“病”“死”避而不谈,甚至连年龄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作为一名老年心理志愿者首先要尊重老人的意愿,不要强行去碰触这些老年人的心理“雷区”,但同时也要循序渐进地引导,让老人能够正视自己的现状,有时候这些问题说得越透彻,老人越能看得开,在遇到这些情况发生时,自我心理恢复的能力就越强。相反如果一味遮遮掩掩,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规律避而不谈,很可能遇到这种情况时,老人会因为没有心理准备,影响到心理健康。
陪老年人聊天首先学会聆听
“中医看病要注意望闻问切,跟老人做心理咨询也同样要用到这四个字,尤其是望这个字。”赵璐告诉记者,跟老人聊天,尤其是第一次聊天要会看脸色,及时察觉自己的谈话内容有没有触及老人的“雷区”,发现一旦触及老人伤心处,要及时转移话题。此外志愿者跟老人聊天时要懂得顺着老人说一些好听的话,在夸奖老人的同时,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耐心聆听,听老人说过去,听老人讲子女,听老人说生活小事,一定要让老人把话说完说痛快,这样有助于老人宣泄情绪,更好地与人沟通。
关注老人心理防范“四大病”
凡敬心理研究院的陈雷院长称,敬老爱老不仅仅要关注老人的身体,更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现在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四大类,第一种就是抑郁,成因可能是老人的性格问题,也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其次是疑病症,老是怀疑自己生病了,一次次到医院诊治,但又查不出病症。第三种是焦虑,有时候表现为忆子成狂,对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在情感上太过依赖。第四种是孤独症,觉得自己跟老伴身边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不愿意与人交际。老人要有个健康的心理,要多参与社区活动,多与家人沟通,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多做运动,多认识朋友,同时也建议身体允许的老人多吃香蕉,研究表明香蕉中有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微量元素。同时陈雷院长也表示,鼓励一些老年人在注意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多接触网络,通过网络去认识世界,搭建与儿女或者他人沟通的社交平台,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是有好处的。
老年人最盼望的就是四世同堂,对自己的孙辈重孙辈更是宝贝得不得了。90岁的梁大妈的重孙子都已经9岁了,孩子们带着孙子和重孙子一起来敬老院看望她,是老人最幸福的事情。但老人这种对家庭的依恋、对亲情的渴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出现波动。尤其是逢年过节时,老人都盼着家里人能来看望,但如果家人有事没能来,这种渴望就会变成失望。老人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敬老院的护理员们也要对这些老人更加关注,帮助他们做心理疏导。
“有时候常常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情景,对比自己现在年老体衰,确实让人心情不太好。”83岁的曲大妈称,但现实就是这样,心里难过一阵就好了。还有一些老人确实很忌讳别人说一个“老”字,别人夸他年轻就很高兴,要是说他老了,就会发脾气。心理咨询师杨晓辉称,尤其是一些刚刚退休离开工作岗位的老人,更不愿意说“老”。但衰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自然过程,老人首先应该自我认知,让自己接受衰老的现实,然后才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正视自己的生活,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认识的过程中可能也会产生伤感等负面情绪,但老伴、儿女和朋友,乃至志愿者都应该逐渐帮助老年人完成这个认知过程。
生病是老年人最不愿意面对的事情,但大部分老年人都身患多种疾病,甚至有些老年人身患绝症,只能带病延年。面对疾病,不同性格的老年人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老年人很坚强,选择跟疾病抗争,但也有老年人不愿意拖累家人,甚至选择停药消极应对。夕阳红老年公寓的王副院长称,老年公寓内生活不能自理,常年卧床的老人占四分之一,确实有老人身患重病,这些老人的心情确实很低落。
“我们老年公寓的鞠姨最近就出现肠道消化不好,一晚上要跑十几次厕所,老人自己很好强,也很知道心疼人,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吃饭时就不愿意吃东西。”王副院长称,为了让老人能够正常吃饭,他们派出10多名护理人员轮番上阵跟老人谈心,劝着哄着才让老人吃下饭。心理咨询志愿者赵璐称,这些患病的老人要学会与病共存,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用积极乐观的心态与病魔做斗争,这种精神力量对病人的治疗非常关键。
七八十岁的老人经常能接到一些噩耗,自己的同事、朋友乃至亲人都会因为年事已高相继去世,遇到这种情况的老年人总会心情低落。王副院长告诉记者,老年公寓内也会有老年人去世,护理员总是很小心地告诉其他老人这个噩耗,先说老人生病住院了,再说老人情况不太好,最后才会说老人走了,让其他老人慢慢接受这个现实。遇到这种情绪低落的老人,老年公寓会派出护理专员守护老人。心理咨询师杨晓辉称,老人要正视自己和别人的离世,可以通过流泪等方式抒发负面情绪,但流过眼泪后要更好地活下去,追求在这个世界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老人们盼着“知心人”常来
“我们老年人经常会被疾病困扰,这些疾病不仅影响了我们的身体,更影响了我们的心情。”88岁的张大妈称,有些时候自己有点小病,就会多想。亲戚朋友得病,自己也会瞎寻思。有时候她觉得需要自我鼓励自我安慰来克服这些心理问题,是比较累的一件事。“有心理咨询师来陪我们聊天就是不一样,他们知道我们老人愿意听什么,知道我们需要听什么,说的话我们都爱听。”张大妈希望这些心理咨询师能定期到老年公寓来陪他们唠嗑。
“我们这些护理人员最关注的就是老人的心理波动,我们也接受过老年人心理的培训,但毕竟不如心理咨询师专业,我们希望心理咨询志愿者能经常来陪老人聊聊天。”王副院长表示,如果心理咨询师能定期为老人服务,那么老人的晚年生活情绪一定是乐观而又向上的,这也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她希望敬老精英团心理咨询志愿者的队伍能越来越壮大,为社会上更多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帮助。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黄飞 杨博文
新闻推荐
“诱发海啸的原因是海地地震;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钟是16-20次/分钟……”。自今年5月份以来,青岛市科协与青岛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在青岛早报开辟了《科普园地》栏目,每月两期,其中“科普知识有奖竞答”、...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