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坚持叫执念于心,有一种奋进叫砥砺前行。
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在坚持与奋进中屡创佳绩:在全国首创“执行110”常设值班制度,建立全国首家基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在全省法院率先实施分段集约执行工作机制,连续多年获评“全省无积案先进法院”……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执行法官的职业本色,无愧于心,也温暖民心。
“干执行,就是要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逃避那点儿抚养费,王山(化名)已经躲了大半年,现在总算露面儿了……”颠簸的警车上,执行法官刘寅生边给开车的同事指着路,边有些气忿地说。一个小时后,王山被带回了执行局。这时,墙上的钟指向了晚上11点50分。
“晚上行动是常事儿。当事人就是因为实在没办法了,才来申请执行的。干执行,就是得给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多出点力,不算啥。”刘寅生说。
信念,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李沧法院执行法官们的实际工作上。数字便是有力的说明:近三年来,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973件,结案3983件(含恢复执行案件),结案率100.25% ,案件实际执行率86.59% ,执行标的到位率89.23% ,结案标的额 9.99 亿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院自 2007 年率先在全国建立“ 执行110”常设值班制度以来,已经足足坚持了近8年的时间。其间,共接到线索举报电话4000 余次,出警 500 余次,执结案件 238件。
“要不是法官连夜把王山抓住,抚养费哪有着落?法官真是帮了俺的大忙儿!”在执行笔录上签字的时候,刘丽(化名)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执行再难我们来当,就是不能难了群众!”
去年11月 19日,最高法院的新浪、腾讯、人民网微博和微信四大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了李沧法院执行法官们紧张忙碌的一天。当日微博点击量逾亿,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朝五晚九,不是作秀,那早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了。我多次跟法官到过执行现场,有切身感受,确实不容易。”律师聂红说。“都知道执行难,但执行再难我们来当,就是不能难了群众!”在局务会上,李沧法院执行局长刘明好语气坚定。
据悉,近年来,李沧法院执行局在破解“执行难”上下力气、出实招,成效明显。“当事人难找,我们就早上班晚下班,牺牲休息时间,利用特殊时段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难查,我们就建立‘ 点对点查控网’,通过与房产、金融等部门联网,让隐匿的财产显形;\‘老赖’难办,我们就下限高令、上失信黑名单、媒体广泛曝光、追究拒执罪;案件执行周期长,我们就实行分权集约执行工作模式,规范权力,提高效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仅联网查询财产线索一项,自2013年以来,该院就已办理信息查询 57800 余次,涉及各类银行存款 43.5亿元、车辆8100余辆,极大推动了执行工作的开展。
“敢亮底牌的法院,我们信!”
市民张林(化名)到李沧法院申请执行的案子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对方一直没履行近30万元的欠款,但张林却并不着急。“现在李沧法院的执行很透明,到了哪个环节,做了哪些工作,都有短信提示。钱虽然还没拿到,但敢亮底牌的法院,我们信!”
敢亮底牌,就是敢于公开。这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
近年来,李沧法院在执行公开上下足了力气:依托信息技术,打造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从立案到结案的重点环节流转、每一项执行举措的落实,都会实时向当事人手机发送短信;设置触摸查询终端,在官方网站设置查询通道,确保当事人随时随地都能掌握案件执行信息;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执行工作动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现场见证执行……“工作越公开,越是能赢得老百姓的理解和信赖。反过来,也越能倒逼执行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得到老百姓的充分信任,才是司法公信力的真正提高。”李沧法院院长张惠臣感慨道。
郭栋 姜鲁艳
新闻推荐
判决如期而至。“被告人单果潍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 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 万元;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0 年;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