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这个生产电缆桥架连接片的液压机,原来需要四道程序,现在经过老邱(图左一)的改造,一次压制成型,一个工人就可以完成整个工序,既省时又省力。”4月27日,在位于我市开发区的山东衡达公司车间内,工友们称赞的“老邱”正对每一台机器进行仔细检测,忙得不可开交。
“老邱”名叫邱新民,是该公司一名维修工。在二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不仅在维修岗位上兢兢业业,还不断钻研学习,解决了无数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起邱新民的认真和专研精神,同事们都纷纷翘起大拇指。该公司桥架加工车间主任赵剑波给记者讲起了一件难忘的往事。那是2010年,衡达有限公司中标青岛跨海大桥的护栏制造安装工程,这是公司第一次承接这么大型的项目,由于对方对交付时间要求很急迫,公司上下都很重视,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邱新民也被派到现场。但在安装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跨海大桥长度超出了之前他们的施工范围,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交工非常困难。“这个合同如果不能按时履行,对公司的影响将会很大,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于是,邱新民开始不断地画图、研究、实验……整整两天两夜,邱新民都没有合眼。最终,他发明了滑道挂具和启动升降装置,使工人们可以轻松快速地完成护栏固定工作,最终如期完成了工程。
面对鲜花和掌声,邱新民显得十分淡然。他淡淡地说:“我热爱我的工作,为工作而奉献,才让我更快乐。”2013年,邱新民获得滕州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他参与制作的电缆桥架连接片冲压组合设备和电缆桥架梯边孔符合模具,申请并获得了国家专利。记者 甘甜 文/图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