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无论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都比我们小时候强多了。当然还有来自父母亲友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我发现他们并不快乐。他们在享受周边关怀的同时,却有着不能随心所欲,处处受限制的苦恼——不能尽兴地玩,不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比如我的女儿,才读初二,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都要到晚上十点钟以后,每逢考试还要“开夜车”。可她还不满14岁呀!每次看到她写完作业后伸着懒腰好像松了一口气的表情,我都会觉得心里有一丝痛。由此看来,一个孩子人生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时光,就只剩下上小学前那几年了,如果在这短短的几年当中还要强行剥夺他们享受童真的乐趣和天性,是不是太残酷了点呢?
暑假里,我们娘俩和表姐娘俩一起去青岛海边玩。表姐的儿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会弹钢琴,画得画儿也不错。我由衷地夸奖这个优秀的男孩子。可是他却不以为然,皱着眉头对我说:“姨,这都是表面现象,我最烦恼的是根本没有童年,小的时候就是被妈妈关在房间里不停地画啊画,弹啊弹……”这几分略带沧桑的话语竟出自一个14岁的少年之口,我陷入了沉思。
在海边,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他们赖在水里久久不肯出来,嬉戏,疯闹,不停地哈哈大笑,仿佛要把所有丢失的快乐全部都找回来。表姐叹了一口气,向我指着闲置在沙滩上一片空白的画夹,轻轻地摇了摇头。我无语了。但我相信,此时此刻,最美最生动的画面已在他们心中勾勒出来,并且保存在记忆之中,永远也不会褪色。
俄罗斯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最可怕的就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中国的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太多的希望,仿佛要把今生的遗憾都要让孩子来实现。这样一想,我也就释然了,比如说女儿弹钢琴,从6岁就开始学,断断续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兴趣就多学点,无兴趣就不勉强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的学习,但对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也没有什么不好。
著名的教育家于漪说过:“不让孩子玩,那是最痛苦的事情了。”现在的家长,很少去体会孩子精神的空虚和心灵的单调,更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聊天或者玩耍,很多人认为为孩子花钱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就是爱了。其实钱买不来孩子童年真正的快乐。童年的快乐应该是自然的,随意的,我们小时候,一个沙包,一根皮筋就可以玩得花样百出,不就足以证明了吗?
童年的一切都会让人感动,让人留恋。它应该无忧无虑地记录着人们最初的脚印,最初的美好;它应该是一湾浅浅的溪流,里面有无数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你也不必上火,谁知道她(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呢?不要让孩子生活得那么累!
人的成长是终生的。而孩子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他(她)们心灵中最闪光的东西,及时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帮助他们描绘人生最绚丽的色彩。千万记着,别忘了还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