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鼻青岛龙尽管名字里有青岛二字,但并非是在青岛挖掘出土;翼龙尽管和恐龙并存,但并不是恐龙;恐龙也不都是体型庞大的生物……6月12日至8月30日,“巨龙重生——青岛龙回归ALIVE特展”将在奥帆博物馆开展,连日来,媒体的持续报道和新媒体、网络渠道以及朋友圈的传播,让恐龙展成为当下青岛市民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之一。不过,你真的了解恐龙吗?上述几个问题知识点你都知道吗?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汪筱林近日接受记者采访,“中科院除了科学研究,科普工作也是我们职责所在。”展览期间,除了“青岛龙”首度青岛展出,中科院30多件珍稀展品以及AR技术,将带领岛城观众“重返”白垩纪。
揭秘之一“青岛龙”是新中国第一龙
“巨龙重生——青岛龙回归ALIVE特展”是近年来国内鲜见的高规格、大规模恐龙化石展,除了出国,这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次携30多件珍稀展品走出北京地区做展,“说实话,以前国内这样的展览做得少,是因为国内对此的热情还不高,但在10多年以前,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已经非常火爆了,所以我们出国的很多展览也多是在日韩。”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曹强说,青岛报业传媒集团策划、引进的这次恐龙特展为科普工作做了一件大好事。汪筱林教授也直言,“科研机构除了科学研究,科普工作也很重要、很重视,特别是古生物,现在有很多孩子都喜欢,如果你不普及、不传承、不推广,意义就发挥不出来。这次展览开了国内恐龙展的先例。”
汪筱林博士表示,他们非常希望通过这次在青岛的展览,利用媒体的资源充分做一次古生物知识科普。“人们对古生物比如恐龙有很多误读,以这次参展的棘鼻青岛龙为例,很多人可能看了名字会误以为这是在青岛地区发掘、出土的,其实不是,它来自莱阳。”1951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与地质学者到莱阳和山东大学地质系合作,发掘出我国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棘鼻恐龙化石骨架,这不仅是我国发现的最著名的有顶饰的鸭嘴龙化石,更是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之所以杨钟健把它命名为棘鼻青岛龙,是因为当时青岛是发掘现场附近最著名的城市,并且当年还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地质系师生对青岛龙的发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以青岛城市命名的棘鼻青岛龙由此便与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揭秘之二恐龙不都是体型巨大
除了因为恐龙命名带来的误读,生活中还有很多人想当然地误读,比如在多数人的印象里,7000万年前主宰地球的恐龙都是超级庞然大物,还有人觉得恐龙是会飞的,比如翼龙。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通过此次展览,对古生物特别是恐龙感兴趣的观众,能够了解到当今世界最新古生物研究成果,比如,恐龙和鸟是有很密切关系的。”汪筱林说。
通过很多影视作品,人们对于远古时期的恐龙印象深刻,“在人们想象中看来,恐龙都体型巨大,浑身披着鳞片,其实不是,也有很多体型很小的恐龙,只有几十公分长,还有的恐龙长着羽毛,比如尾羽龙。”从挖掘出土的尾羽龙化石看,尾羽龙的羽毛分布与鸟很像,但它显然不是鸟,所以鸟是否是从恐龙进化来的,这给科学研究提出了新课题,“至少它们的关系非常近,这对于人类研究鸟的飞行起源很有意义。”
据了解,本次展览中将有长着翅膀的翼龙标本现身,很多人以为翼龙也是恐龙的一种,其实这也是误读。它是爬行动物的一种,跟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
揭秘之三恐龙DNA无法孵化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从8000万年前琥珀中保存的吸食恐龙血液的蚊子提取恐龙DNA,随后创建了拥有各种恐龙的侏罗纪公园。因为电影的误导,使得很多人以为这种方式是可行的。但汪筱林教授表示,最新研究显示恐龙化石中DNA保存时间不会像之前科幻电影所想像得那么长,因此在科幻电影中想象的情景是无法实现的。“如果说十万年以内还可能可靠,50万年还有可行性,最新的成果是能延长到七八十万年,但不一定能复活。6500万年过去了,有机的东西早没有了,《侏罗纪公园》只能是人类的想象。”
汪筱林博士表示,本次“巨龙重生——青岛龙归来ALIVE特展”堪称中国高品质的恐龙展览,集趣味性、科学性和互动娱乐等元素于一体,“实在不容错过”。 记者 许城贵
新闻推荐
主持人:我今年40多岁,虽然谈过几次恋爱,但一直未婚,我自己有房有车,收入也非常稳定,可是不知为什么,我的婚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为我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所以我并不想降低要求,委屈自己。尽管年纪大了,但...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