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珂
“故乡的月,一片清明。”
漂泊在外,时常被人问起故乡何处。虽然老家有着著名的泰山与汶河,但别人再细问风景如何,我便只能无言以对。毕竟离乡十二年,乡音犹在,却几乎再难望见故乡的月色,那些月下的风景,在记忆里更是模模糊糊。
故乡的月,一片清明。小时候是野孩子,曾带着小伙伴们有过不少壮举,上山摘枣摸杏,天色黑了也不想下山,山上树木繁茂,不过好在有月光透下,照在柏油铺设的山路上。几个小家伙手按着怀里的野果,依依不舍又慌慌张张地摸着山路蹿下山,那份纠结实在好笑。我家就在山脚下,距离绕山的围墙不到二百米,明月夜里,站在房顶上,能看见不远处大山清晰的轮廓,因为山在村东,所以老家人称之为东山。在许多个明晃晃的月夜里,我急匆匆地赶回家吃完饭,是月光的亮堂给了自己走夜路、走山路的勇气。要知道那时的手电筒,还是重要“家电”之一,容不得小孩子拿着上山撒野。
来青岛上学是2003年,此后在老家逗留的时间屈指可数,有两个暑假还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因此至今,在第二故乡的青岛,已经很难体会老家泰安的日新月异,更何况是从小地方出来的人。但自己与故乡月色的中间,还亘着一辆自行车。
上中学时走读,来回路上要骑车三四公里,为了让路上骑车安全些,父亲买了装电池的灯头,可以别在车把前,骑车时打开,就是简化版的“车灯”了。每天放学时,同村的同学们跨上各自的自行车,打开瓦数有限的车灯,有说有笑地驰骋在村镇之间的柏油路上。若有月光,灯光便可免了,省得费电,只需一辆车亮着灯在前边开路,其他人沐着月光跟在后边。如今想想那时也是胆子大,若路上有货车路过掉落的石子、杂物,岂不是危险,开路的同学也不过是象征意义多一些罢了。
毕业前一年的国庆节回老家,和弟弟重走了一遍上学的那段路,发现其实也没那么漫长。走过镇上大桥时,桥下宽阔的河床被秋雨后的河水填满,逝者如斯。禁不住想起一段诗句:曲曲清江秋水寒,长街七里尽炊烟,今日重在桥上过,入水浮萍有一年。只是很遗憾,那一年秋雨连绵,故乡的秋月竟未能看到。
三十而立,却越来越怀念二十年前的故乡,水库的下游是一大片藕湾,是东山之外的另一处玩耍圣地。一到放假,白天光着脚丫在藕湾边上捞鱼摸虾,月色下陪着姥爷在瓜棚里守夜,旁边整夜点着一束半干的驱蚊草,一阵风吹来,远处树林的沙沙声总感觉透着几分神秘。本想听着蛙叫虫鸣直到天亮,可醒来时总发现,自己躺在姥姥家的大炕上。
如今回头再看,故乡的月色,已越来越遥远。(作者简介:普通读者,记者。)
新闻推荐
武术里并没有“江湖”,却有着平实如你我的故事与感悟,武术里并没有“江湖”,却有着平实如你我的故事与感悟
卧如弓、站如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这是形容中国功夫最形象的写照。中国功夫从古演变至今,留下的精髓不仅仅留存在攻与防的肢体表现,更多的是深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前些日子,青岛功夫老师吴永...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