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薄克国通讯员门刚报道
本报青岛讯1月5日,青岛市工商局透露,全市企业年报信息抽查工作已全面完成。抽查结果显示,83.15%的企业年报真实可信,264户企业公示信息弄虚作假。市工商局表示,目前全市已有2.7万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录,今后将在银行借贷等领域“碰壁”。这是青岛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及“年检制”改为“年报制”后的首次抽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青岛市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和省工商局关于开展2013年度和2014年度企业年报抽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启动了对全市6285户企业年报信息的抽查。6285户抽查企业是按照全市企业总数3%的比例随机摇号抽取产生。
抽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企业年报真实可信,5226户企业属于正常,占比83.15%;264户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占比4.2%;36户企业未按规定公示即时信息,占比0.57%;709户企业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占比11.28%,50户企业不配合核查情节严重,占比0.79%。
此次抽查是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及年检改为年报后的首次。市工商局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抽查工作依法、有序、高效推进。加上因未按照规定期限报送年报的企业,目前全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达到2.7万户,按照国务院《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规定,这些企业将受到相应信用约束,特别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转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市工商局提醒,按照规定,每年的1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须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时进行网上申报年报并公示,企业要对报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合法性负责,对填报错误的信息要在规定时限内及时进行修正。年报不按时以及年报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企业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信誉和正常经营活动都将受到影响。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晓帆宋弢本报通讯员马玥蓝色“高地”隆起建设项目遍地开花、海洋邻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开门纳客、“蛟龙”号首次停靠于国家深海基地、蓝色硅谷海洋科技“朋友圈...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