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记者王新蕾卞文超报道▲西田社区内的文化中心。◤西田社区办公楼一楼,通过网络监督系统可以查阅社区每月的财务明细。编者按
乡土里面是中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开春话农桑,在这个初春,大众日报连续第四年派出记者奔赴鲁东、鲁西、鲁南、鲁北、鲁中5个普通乡村,吃住在农家,体悟农民所思、所感、所惑,记录四年来5个村庄的变化轨迹,为农业农村发展作注,为破解三农现实问题求解。
□本报记者王新蕾卞文超
从青岛市中心到城阳区,公路蜿蜒穿过辖区交界,城乡面貌交替,一些村庄农田尚存,间有未完成开发的商品楼。
2月19日,记者第四次来到城阳街道西田社区采访。
西田社区,典型的城郊村社区,通过土地变现迅速致富,每年过千万的集体经济收入。如果不是站在社区宣传栏的老照片前,村庄过去破败的样子已不再被西田人提起。占社区人口约60%的“原住民”,凭借拆迁补偿获得多套住房,将多余房屋租给约占40%的外来户,由此衍生的身份感泾渭分明,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大相径庭。
传统的乡村观念,与现代的商业逻辑,在这里碰撞。
大情小事如何定?
——入城十年,依然延续的
村民民情沟通大会
每月15日,西田村民代表都要开民情沟通大会。
新年第一场大会上,有人提出,楼房单元门前台阶中间的斜坡太窄,不方便提重物的小车进出。经大会讨论表决,76个单元门口斜坡,将由40厘米加宽至60厘米。社区做出预算,并在网上公示,计划3月开工。
在社区主任李新阁眼中,这只是一项小工程。去年10月,社区出资80万元,将小区内破损荷兰砖换掉,全部铺上沥青,完成了道路硬化改造。这80万元来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需要居民额外掏钱。
村改居已十年,但西田人顽强延续了村民集体议事、表决的习惯。不同于城市内商业住宅小区的业委会管理,西田社区的公共事务,由社区两委主持的民情沟通大会决策。
在村改居的社区里,自治似乎更容易实现。西田村民以李姓居多,且多沾亲带故。不同于城中小区人际关系的冷漠,西田社区的母体是熟人共同体。
“二叔,上午又去‘捣蛋\’了?”社区两委成员焦明花走在路上,跟一位居民打招呼。她口中的“捣蛋”,是指去社区活动室打台球。社区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妇女之家、乒乓球室免费开放。
今年春节,居民们均在固定地点集中燃放烟花爆竹,没有发生一起私自燃放事件。一边是内生于熟人社区的自治,一边是与福利挂钩的奖惩机制,村改居的社区更多一分温情脉脉,比城中商业化小区更便于管理。
财务如何透明?
——小社区有了“时髦”的
交易平台
维系共同体认同感的基石,来自集体经济持久的生命力。
旧村改造中,村集体的200多亩土地,置换为商业网点房1.2万平方米,产权属于社区集体,通过租赁产生收益。集体资产规模在扩大,商业网点房已达2万多平方米。今年,占地26亩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将开工建设。“保守估计,每年能增加固定收入500万元。”西田社区总支书李志俭说。
壮大的集体资产,运营如何透明公正?
2015年底,城阳街道办事处网站开通了交易信息发布平台。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凡涉及工程发包,货物和服务采购等产权交易行为,都纳入平台交易。
1月18日,西田社区北门外网点房公开租赁项目在平台公布。1月21日,交易平台发布中标公示,中标价为230元/平方米,租赁期两年。这片680平方米的网点房,五年来一直被北方国茂超市租赁。“到期续签,必须经过交易平台。”超市林经理说。
“只要采购额超2万,都要上平台。这能减少猜忌,村里的闲话少了。”李志俭说。
此外,社区两委成员李修绍介绍,每月都有财务公示,原先只列支出、收入金额,现在必须附上明细表。
在社区办公楼的一楼大厅,通过“城阳区社区网络监督系统”触摸屏,可随时查看社区两年的财政收支。记者打开公开榜,点击2015年1月,可见管理费用支出25101元,其中含招待费12927元。
经济如何更现代?
——合作社的探索和困惑
西田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以租赁为主。前年,西田社区拆除6万平米自建厂房,建起一家大型数码城。
原本不甚明朗的经营前景,去年有了利好消息。2015年8月,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选址毗邻数码城。目前,数码城已有49家境内外企业签约,这拉动社区房租每平米租金上涨50元。
集体经济管理,如何更适应市场大潮,这考验着西田人。
2015年底,城阳区试点社区股份制合作社,西田社区是试点之一。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是将原有的社区集体资产“共同共有”,改为成员“按份共有”,实现合作社运营,以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面对这一新事物,西田社区两委成员有些拿不准:合作社的运营谁来监督?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当然好,万一赔了,又该怎么办?
经过一番民主决议,西田社区拿出一半资产,约1万平米的商业网点房,作为合作社资产。
李新阁说,这部分收益用于保障居民福利。资产按份共有,只要户口在西田,每人都有一份。要卖出自己的那一份,必须经全体社员同意,能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这也让新增人口与死亡人口的福利分配问题更加明确,社区的管理模式也将更加现代。
西田福利水平高,“村民待遇”吸引40多位村民回迁户口。大学毕业生李斌就是其中一位。闯荡过更大的城市,李斌能够感受到作为外来人口融入其中的艰难。而在西田,租住在这里的人群,却同样面临着类似境遇。
十年前,全村不到50辆车,小区规划了370个车位。如今,小区住了800多户,几乎家家有车,甚至不止一辆。“车位那么少,肯定先给本村老百姓。这是天经地义。”一位社区干部提到。
微信群是社区民情沟通的重要平台,逢年过节,有人在群里发红包。这时会有村民提出,“西田一家人”的微信群只能村民加入,外来户要被踢出去。
记者手记
西田社区脱胎于农村,外表已和城市无异。然而走进西田大门,其内部治理模式介于城市居民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之间,城乡两种体制和因素并存,形成特有的边缘治理现象。传统的乡村观念与现代的商业逻辑在这里碰撞。
从春种秋收到坐收房利,从农民到“地主”,城镇化浪潮之下,市场考验之中,西田人如何进一步跟上时代步伐?乡村容颜已改,但村民思想的“旧村改造”仍在进行。
新闻推荐
□记者高晓雷报道本报青岛讯记者从青岛市旅游局获悉,首届青岛藏马山冰雪节自去年12月开幕一直持续到今年2月底,其间,藏马山度假区将滑雪、嬉雪、美食、美景、时尚动漫、民俗庙会等元素...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