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雷
在早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强调“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2月19日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旅游局提出的新一年旅游工作思路也紧紧围绕“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打开网页,输入“全域旅游”四字,各地发展全域旅游的信息铺天盖地,“全域旅游”已然成为旅游业界第一大热词。所谓全域旅游,简单说,就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
如何打造和推进全域旅游?各地都在探索。山东省提出了下一步将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围绕推进全域旅游,具体进行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好扶贫攻坚战、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营销渠道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市场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所有的做法和探索都是在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但是在整个推进过程中哪一项任务是最有必要、最迫切,是“牵牛鼻子”“执牛耳”的?笔者认为,强化各部门联动、加强旅游综合协调职能,从理念上、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开拓和创新,构建区域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全域旅游的核心是用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即是说,全域旅游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概念,更是一个经济社会概念。因此,发展全域旅游,单靠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去做,做不好也做不大,需要各相关部门在内的整个政府的规划统筹。
发展全域旅游,整个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观念首先应该转变,要树立相互融合、一体推进的观念,相关工作要树立旅游理念。例如,“全窗口”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即是说,所有的管理部门和对外服务的机构都是旅游服务的窗口、单位,都应展示旅游形象。同时,全域旅游条件下的旅游发展不再是“小马拉大车”,旅游从单一的产业部门向综合管理部门转变,其他部门也不再是“旁观者”,而变成了“参与者”。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发展全域旅游的相关区域,在转变思想观念、推动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一把手带头”很重要,特别是各市(县)委书记、分管县市副书记副市(县)长、相关部门负责人、重点旅游乡镇书记镇长等,要主动理解全域旅游、带头推动全域旅游。
同时,发展全域旅游既需要观念重视,更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去年青岛“天价大虾”事件,本来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街区小餐馆的一个宰客事件,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形成一个重大社会热点,一个重要原因是事发最初,当地公安、工商、旅游等部门没有形成联动,单一的职能部门权责不明晰甚至不作为。这充分说明了全域旅游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全行业各部门的全力参与。
下一步,重点围绕适应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可以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委、旅游功能区、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
新闻推荐
□从春龙报道2月18日,一家烟花爆竹销售点生意冷清。◆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的“标配”,“春节鞭炮震天响,十五烟花开满天”。一千多年来的习俗沿袭至今,...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