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文娱专讯 把青岛的老街、老楼、老掌故的故事梳理了一遍之后,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又梳理了青岛的老校故事、青岛与文化名人的渊源与交集。日前,青岛出版社推出了11卷册的“鲁海说青岛”丛书,对读者来说,这是一份了解青岛历史文化的读本,对今年84岁、研究与写作青岛地方历史与文化70周年的鲁海先生来说,这是一份对城市的敬意。昨天,鲁海先生在青岛书城签售新书。
鲁海再讲青岛新故事
在这11本书中,既有《青岛老楼故事》《青岛老街故事》等旧作的温故,也有《名人与青岛》等新故事的讲述。鲁海先生昨天在读者见面会上介绍,在长期阅读史料的过程中,常有新的涉及青岛历史的碎片发现,是以前的研究和著述中未曾涉及的。比如,鲁迅与青岛的关系,鲁迅有没有来过青岛?“鲁迅公园”为何以鲁迅命名?在史料中,鲁海先生发现,鲁迅曾在1936年初的信件中提及有意来青,但当年10月鲁迅先生因病去世,青岛之行未能实现。人化名文在历史中与青岛有交集,也有交错,很多“过客”的轶事,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可能只有一页,不留神就会一翻而过,《名人与青岛》将它们打捞了出来,并把资料的碎片拼起了完整的脉络和图景。这种回望是对城市史的一种补遗,让一座城市的性格更加丰富和立体起来。
让平面史料立体起来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青岛的鲁海先生,八十多年见证了青岛城市的历史发展并从事着挖掘、研究青岛地方历史文化的工作。他从14岁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史学和目录学等方面的研究文章,今年正是他创作70周年的年份。鲁海先生的儿子鲁勇先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在和与青岛历史有关的史料打交道。担任青岛市图书馆馆长期间,鲁海先生常造访其他城市的图书馆,每到一处图书馆,首要的事情就是查阅和青岛有关系的历史文献与资料。缘于目录学研究者的严谨作派,鲁海先生对于历史的讲述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文中所记故事,无一不有史料出处。而这些从史料中挖掘出的典故,经由“说故事”的方式讲述出来,又让文字有一种老者慢慢道来的意味,生动、有趣,读得下去。
青岛故事依旧未说完
从《话说青岛》《青岛掌故》到《作家与青岛》《名人与青岛》等总共11本书200多万字,“鲁海说青岛”摞起来厚厚一叠。然而鲁海先生对于青岛历史的述说依旧没有停止,他说,自己还有一个计划,要写完“青岛与音乐”的故事。另外,他还有一个愿望,将那些现在已经消失、但依然留存在他脑海里的青岛昔日场景,比如四方公园,通过他的描述、以科技的手段还原成图像或模型,给青岛历史再留下一个档案。
(记者 单蓓蓓)
新闻推荐
医疗资讯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