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他妈走了,遗体已经送到了青岛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我们全家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示感谢。”昨天早晨,记者得到“最小水饺工”父亲盛晓传来的消息,他的妻子高兰已经去世,按照之前约定,已经将遗体捐到青岛大学医学部。高兰是青岛市第600位遗体捐献者。青岛早报从2010年起持续报道的 “最小水饺工”盛如瑾的母亲高兰身患“渐冻人症”,6年来一直在医院通过呼吸机维持生命,全家人靠经营“幸福人”饺子馆维持医疗费,很多爱心人士去她家吃饺子或做义工,支撑这个家庭的收入。 (详见本报今日8版报道)
第一次知道“最小水饺工”小雨(盛如瑾的小名)的故事还是在2010年,当时小雨的妈妈高兰被发现患有“渐冻人症”,然而小雨的家庭却并没有被这绝症所击倒,爸爸盛晓对妻子不离不弃地照顾,仅仅10岁的小雨为了帮助父母减轻家庭的负担成为了“最小水饺工”,一天要包1000多个饺子……正如小雨家经营的那家小小饺子店的名字一样,虽然病魔突然降临,可幸福却从未离开。正是小雨和整个家庭在困难中的不离不弃、在不幸中的顽强坚守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感动了整个岛城。
在以前的采访中,小雨曾对记者说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能够战胜病魔,能够重新站起来,然而这个愿望终究没有实现,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被治愈的奇迹也终究没有发生,小雨的妈妈高兰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这一刻,我们与小雨以及小雨家人同样悲伤。
回顾高兰患病的这6年的时间里,感动我们的小事儿接二连三:爱心读者不断地光顾饺子店,往往吃一盘饺子就扔下百元,只为给小雨一家减轻一点负担;不少志愿者和义工自发前往饺子店,帮助小雨和爸爸包饺子、看店,其中上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下有小学初中的孩子,大家都只为了小雨能够多休息休息,能够睡个“囫囵觉”;逢年过节,还会有不少人集资买来大白菜等原料捐给小雨家的饺子店,而小雨父女也会包出很多“爱心饺子”送给福利院的老人和街头的流浪者……6年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到了一股暖流在不断传递、膨胀,并最终通过小雨妈妈的遗体捐献得到升华。
如今小雨的妈妈走了,可这一个充满了坚强、执着、勇气、感恩和爱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高兰的眼角膜依然会替她看遍这个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她的遗体依然会给医学的发展、给其他人的生命带来贡献;小雨一家将继续把 “幸福人”饺子馆经营下去,继续诠释着幸福的含义。生命固然会逝去,可这一份感动、这一份美好终究在这世间留存,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中留存。所以,小雨别哭,这不也是一种愿望实现的结果?这不也是一种奇迹发生的方式?
我们祝愿小雨一家能够尽快还上欠债,给未来的生活打开新的篇章;我们祝愿小雨能够健康成长,之后的生活能够幸福美满;我们更祝愿所有关心着小雨一家的好心人们都能够一生平安。
新闻推荐
昨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召开发布会,自5月1日起,青岛市在公积金二次贷款、二手房首付、异地贷、提取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新政。首次贷款还清后,不用等5年,只需在结清后满2年就可申请二次贷款。二次贷款...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