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处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有关调研结果显示,山东区域创新能力列江苏、广东等省份之后,居全国第六位。纵览17市政府工作报告,多提出了切实破解资源不均、投入不足、转化不畅等创新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难题。
创新资源全省布局不均衡,区域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青岛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90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64家;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海油等17个国字号科研产业基地建成运营。而老工业城市淄博,东岳集团申报的“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成功获批,这才有了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创新发展,各市投入也不均衡。青岛投入总额大,占比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81%。欠发达的菏泽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22%。实际上,与先进省份比,山东全省的科研投入已经偏低,2015年研发经费占比2.23%,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的江苏为2.55%,排名第二的广东省为2.50%。考虑到江苏、广东7万亿元级别的生产总值,每0.1个百分点的差距,就意味着少了70多亿元的研发投入。目前,各市已在逐步提高研发投入。
产学研转化不畅,是科技创新的“顽疾”。济宁去年列支5600万元用于打造各类创新服务平台。烟台提出,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紧密型创新体系,发挥天使投资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培育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区域创新发展,17市资源禀赋不同,优劣条件不同。省科学院研究员周勇表示,17市要认准位置,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创新发展战略,争取早日步入创新型城市的行列。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付玉婷核心提示:旅游是人们在异地的短期生活,从这个角度看,旅游应无所不包,而不是成天围着景区转。不过,很多项目因为设计难度大、成本高等因素,一直以来少有旅游企业尝试,旅...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