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滕县志》关于薛士杰的记载清代以来的滕州史料,经常会提到一个历史人物,他就是官至处州镇总兵官的薛士杰,许久以来,他一直是令滕州人自豪的人物。但关于薛士杰的具体生平事迹,后人知之甚少,留下的更多的是传说故事。1990年版《滕州志》记载薛士杰生平说:“薛士杰,明代滕县人,浙江处州镇总兵官。明嘉靖间在浙江台州率众抗倭寇壮烈牺牲,清《滕县志》有传。”《滕县官桥镇志》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历史上的薛士杰真的是抗倭英雄吗?
事实上,滕州人心中仰慕的薛士杰并不是真正的滕州人,他也不是明代人,更与抗倭英雄风马牛不相及,他是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位高级武官,原籍高密,官职记载的不错,就是处州镇总兵官。关于薛士杰的生平履历,道光《滕县志》虽然有他的简短传记,但记载的模棱两可,直接指出“事实无考”。可见,早在清代道光年间,滕县人对薛士杰的生平事迹就很少人知晓了。道光《滕县志》只记载他官至处州镇总兵官,康熙皇帝曾赐予诰命,有御赐祭葬林在滕国古城北门三里许。而且,道光《滕县志·武功传》明确将其列为清代人物,丝毫也没有记载他在台州抗倭死难的事迹。清修《浙江通志》、《处州府志》等官修志书,从来没有薛士杰担任明代处州镇总兵官的相关记载。况且,处州镇总兵官是清代官职,设立于康熙年间,明代也从来没有处州镇总兵官这一称谓。综合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流传的薛士杰因抗倭英勇牺牲的事迹,应当是后人的传说而已,并不是信史。《滕州志》、《滕县官桥镇志》等当代史料关于薛士杰的生平记载,无疑是将传说故事当作历史史实了。
根据清修《高密县志》《莱州府志》《胶州志》《辰州府志》《处州府志》《清实录》等官方史料,我们可以大体还原一下薛士杰的家族源流和人生履历。
薛士杰(?~1722),清代莱州府高密县(今高密市)人,出生于武将之家。其父薛受益,字谦若,康熙年间以军功官至广东潮州镇总兵,为清代名将。据记载,薛受益幼年丧父,事母极孝,弱冠精韬略,勇健过人,不愿居家,策马奔走四方,曾远赴燕黔等地,后投云贵总督赵廷臣门下,赵廷臣改任浙江总督,薛受益追随前往,授督标千总。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首先起兵反清。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策应,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扣押福建总督范承谟,派遣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兵分三路攻打浙江、江西,并请台湾郑经进攻广东潮州、惠州。薛受益效力于浙江总督李之芳麾下,在江山之战等战斗中屡立战功。康熙十三年(1674),李之芳以“才能历练,血战有功”举荐,授嘉兴营守备。此后从征叛军,连破马九玉、马胜等部。伪总兵马鹏为叛军骁将,清军数次进攻不胜,薛受益到后闭营不战,一夜大风雨,薛受益秘率士兵数十人,仗剑直入敌营中,马鹏正在下棋,见薛受益兵至,以为神人自天而降,束手就擒。此后又从征王玉贞、姜拐子等部。因战功卓著,升福建督标左营游击。康熙十七年(1678),讨伐漳州连破十九寨,收复海澄。康熙十九年(1680)署右营参将,率军在泉州乌屿、海沧寨大败叛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升汀州副将,在清军收复澎湖、台湾时奉命在沿海策应。薛受益因平定福建军功,恩赐骑都尉又一云骑尉世职,其后裔三世承袭封爵。薛受益在漳州战役中,“冒矢石体无完肤,炮石由面贯脑后,出血淋甲胄尤力战”。康熙二十七年(1688)奉旨进京引见,康熙皇帝亲自“问前后破贼状,且解衣验其创”。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授潮州镇总兵,后加授左都督、荣禄大夫。康熙三十五年(1696),靖海侯施琅临终前曾上疏保举爱将,薛受益为其一。康熙四十一年(1702)八月卒,十二月予赐祭葬。
薛士杰兄弟自幼受家庭熏陶,亦雅好武略,后来都以武功显赫。薛士杰胞弟薛瓀,字山辉,号东轩,世袭骑都尉又一云骑尉,授蓝翎侍卫,乾隆间历任镇筸营游击、靖州协副将、福宁镇、黄岩镇、台湾镇总兵。后来薛瓀之子薛隆绍官至广东协副将,薛隆绍之子薛廷起官至宾州营参将,薛氏家族以武功兴盛百余年。康熙年间,薛士杰以父薛受益军功荫授御前侍卫。康熙三十年(1691),出任直隶张家口左营游击。康熙四十六年(1707),升任江南镇江营参将。康熙五十年(1711)二月,随两江总督噶礼出海捕贼,噶礼以薛士杰“胆量实比他人异样”上奏,寻升任湖南辰州协副将。康熙五十五年(1716),升任浙江处州镇总兵,后加左都督。康熙六十一年(1722)病卒,雍正元年(1723)三月赐祭葬,卒后葬于今天滕州薛国古城北门外,今天仍存有御祭林遗址。道光《滕县志》记载了康熙皇帝于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十日所赐诰命部分文字:“谟猷克壮,才艺兼优,早执锐以披坚,久司军旅,乃建牙而仗节,遂总云麾”。并记载祭文云:“性行纯良,才能称职”。
薛士杰是高密人,为什么葬于滕州,史无确切记载。事实上,薛士杰之父薛受益显达后,其后裔已大多迁出高密原籍。清修《胶州志》记载,薛受益、薛瓀父子御赐入灵山卫(今属青岛市黄岛区)籍,其后裔直到清末仍居灵山卫。薛士杰很可能在其生前就迁居当时的滕县,在滕县置有房屋和田产,其卒后就没有归葬高密,而是葬在了今天的滕州。至于他为什么选择滕州作为寓居之地,由于史料缺乏我们已很难得知当时原委。也许,滕州有他的亲朋故旧。也许,他就是喜欢上了薛氏家族发源地、滕州这片热土。薛士杰的后裔世代定居滕县,清修《文安县志》记载:“薛瀚,荫生,滕县人,康熙五十八年任霸州游击。”而乾隆《高密县志》、《文登县志》、《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等史料明确记载薛瀚为高密人。显而易见,薛瀚原籍高密,只是后来迁居滕县而已,只可惜清修《滕县志》里没有薛瀚的文字记载。至于薛士杰与薛瀚的血缘关系,史无记载,可从种种迹象推断,他们应是父子关系。据清代有关史料记载,薛瀚于康熙年间以荫生授侍卫,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任直隶霸州营游击。雍正五年(1727)升任山东莱州营参将。雍正九年(1731)升山东文登营副将。乾隆二年(1737)十一月进京引见,奉旨授广东黄冈协副将,约在乾隆十一年(1746)离任。薛瀚卒后葬于今天薛城区,其墓早年被毁,后来修复。
薛士杰是清代人已经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虽然他不是抗倭英雄,但他依然是滕州的骄傲。他的后裔直到今天仍在滕州大地上繁衍生息,他也为滕州人留下了诸多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早已化作宝贵的精神财富,熏陶着一代代滕州人奋进不已。
新闻推荐
...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