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各地科普活动精彩活跃,有效传播了科学知识,提高了公民科学素质。图为滨州市科协将编印的科普系列丛书《身边的科学》免费向公众发放。□田中岳刘玮报道□赵芳苑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一所美丽的海洋大学里,有一位“海边人”:他的成长、求学、工作、生活都与大海有着不解之缘。
他,获得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等称号;他,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获得了3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育成4个扇贝新品种,获得数十项发明专利,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他,就是包振民教授。
以好奇为向导在科技的海洋里徜徉
4月的青岛,海风阵阵,春寒料峭,樱花盛开,生机盎然。
走入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化学馆,直上二楼,就到达了包振民工作的实验室。白色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试管,各式各样的设备,研究人员们“全副武装”,身着白大褂、带着蓝口罩,正在忙碌地进行研究。
“好奇是最好的向导。”据包振民介绍,从小时候在海边玩耍,到高中时读科学杂志;从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海洋生物学专业,到留校攻读研究生;从研究紫菜、对虾到研究贝类。好奇心、对海洋生物强烈的兴趣,是驱动自己深入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
包振民经常和学生连续几昼夜进行试验,尤其是在海洋生物的繁殖季节,为了研究生物的胚胎发育,他曾经连续三到五天在实验室里“连轴转”。然而,这在包振民看来并不觉得辛苦,甚至是习以为常。他说,“科研绝不是辛苦的工作,而是有趣的事,”甚至“不认为是工作”。
目前,包振民带领其研究团队,系统评价了我国扇贝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种质资源,查清了我国扇贝种质资源状况与分布。领导国际扇贝基因组计划,完成了两种扇贝基因组精细图,揭示其基因组呈古老祖先特征和环境适应的组学机制,探明控制肌肉、眼睛、贝毒代谢的关键基因及通路。建成扇贝基因组数据库,使我国成为扇贝基因组中心。构建了栉孔扇贝高精度SNP图谱,为国际首张精度突破<0.5CM的水产生物遗传图谱。成套研发了低成本、高通量遗传标记分型技术,这个成套技术较商业芯片节省费用90%,使水产生物全基因组分子育种成为可行。研发了贝类BLUP多性状遗传评估和国际上首个贝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评估系统,形成全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确立了我国贝类育种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在科研中,包振民善于吸收他人的知识和经验,但从不迷信权威,并且勇于向已有的结论挑战。如在研发水生生物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时,检测的通用做法是使用基因芯片,但目前基因芯片的价格昂贵,分析一个样品就需要一千元到两千元,这大大限制了其在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应用。包振民打破定式思维,带领团队开发出基于液相杂交的新型高通量、低成本检测技术,检测成本大幅度降低,检测一个样品的费用在百元人民币以内。技术的突破,使海洋生物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成为可能,而且也应用到水稻、土豆、蜜蜂、家猪等其他生物的育种分析中去。
谈到未来5到10年的科研计划,包振民踌躇满志地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与企业开展合作,把贝类育种技术与种业密切相结合,推动水产种业的发展,为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服务,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目前水生生物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自己有责任把这个“研究洼地”填起来、垫起来,为后来者的深入研究奠定一个基础平台。“科研是一代人接一代人持续不断的事业。”包振民说。
教学三十载桃李满天下
从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30多年来,包振民一直在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近百人。
实践出真知,说起教书育人,包振民颇有心得体会。他表示,不同时代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质和想法。自己现在面对的主要是90后的学生,对于他们,自己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启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一种对所有工作都能快速发现兴趣的能力。在学生中倡导一种“良性竞争”,既在论文等学术成果上你追我赶,又相互友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包振民认为,现在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重视技术,忽视科学,实用主义较严重。培养学生既要注重实际技能的训练,也要启发学生发现科学问题,探索现象后面隐藏的机制和机理。包振民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科学假设。
当被问及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包振民回答道,自己肯定喜欢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同时又欣赏具备优良品质的学生,责任感强、勤奋、有耐心等等都是自己所赞赏的“闪光点”。已毕业的学生既有在本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的,也有跨界到其他领域一展身手的,许多都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
享受生活感悟生命
褪下教授的光环,日常生活中的包振民,是位“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包振民经常去海边、渔村,向渔民了解产业情况,与渔民“打成一片”,他笑着说:“渔民还经常给我送新鲜的鲅鱼呢。”
包振民还笑着说:“我是个比较贪玩儿的人,有许多的兴趣爱好。”包振民从小在海边长大,水性很好,喜欢游泳。包振民说:“读书也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所读之书包罗万象,除了阅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历史、宗教、传纪、武侠、文学等种类的书都有不同程度的涉猎。“下棋、打牌也都是我的兴趣爱好,”包振民补充道。
在包振民实验室前的不远处,立着一块“敬畏生命”的石碑。长时间在生命学院学习、工作,观察生命,研究生命,包振民对生命也有自己独特的感悟:“生命很奥秘、很神奇,我们应该认识它、了解它,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随着交谈的深入,包振民的科技“画卷”徐徐展开。博学、亲切、随和、健谈,是笔者对于包振民的总体感受。访谈结束,包振民话语落毕,窗外盛开的樱花正随风轻轻摆动。
新闻推荐
□记者于国鹏报道本报青岛讯4月23日,值我国著名画家、山东水彩画会奠基人之一晏文正先生九十岁生日之际,“艺彩九十——晏文正先生水彩画教学与水彩创作对山东水彩画的贡献学术研讨会...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