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对青岛高新区(含西海岸片区中的青岛高新区试验区区块)打造升级版“蓝色高新区”,推动跨越式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战略机遇。要高点定位,担当作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自主创新示范工程,努力在区域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打造山东半岛海洋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
——青岛市副市长、红岛经济区工委书记、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孙立杰
青岛高新区(含西海岸片区中的青岛高新区试验区区块)以创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确立了“蓝色、高端、新兴”的发展主导方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升级版“蓝色高新区”,海洋特色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迸发出崭新活力。青岛高新区拥有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国家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一系列国家级称号,“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被列入“创业中国”行动纲领计划,6大主导产业全部进入国家产业布局。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密集出台了《贯彻落实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观摩会议精神实施意见》等30余项创新政策,强化政策支撑,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强化创新源头引进,国家海洋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国家深潜基地、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北大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天津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海洋学院相继落户,中船重工15个海洋装备研究机构年内完成注册。强化人才支撑,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坚持产业聚焦发展,“1+5”主导产业快速形成集群。青岛高新区不断强化产业组织理念,遵循“聚焦、聚集、聚合、聚变”路径,全力打造“1+5”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发展需要聚集创新资源,坚持不跑题,不散光,全力以赴将政策、财力、平台、干部投入到“1+5”产业体系。新引进产业项目55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个。新引进创新型中小企业580余家,在孵创新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300家。目前,6大主导产业全部进入国家产业布局。
释放体制机制“政能量”,“三个转型”效果初步显现。青岛高新区成立了由管委主要领导牵头、11个部门参与的青岛高新区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部门资源,联合推进示范工程开展。按照“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的要求,努力推动三个转型,即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转型、推动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型、推动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政能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管委集中精力做好“规划、服务”,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弱化管理,强化服务”的管理新模式,构建起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专业公司招商运营、高端咨询机构评估、风险投资跟进的产业组织新模式。
重点实施两项示范工程,推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下一步,青岛高新区(含西海岸片区中的青岛高新区试验区区块)将以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和海洋新兴产业组织创新示范两项示范工程为抓手,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模式,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努力打造立足青岛、辐射华北、服务全国、对接亚太的蓝色海洋经济核心区和科技创新服务枢纽,成为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的亮点。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等涉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加快聚集国内外涉海科技资源,打造海洋特色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新闻推荐
《青岛市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5月1日起开始施行。《规定》确定青岛全市行政区域均为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销售、使用区域,禁止销售使用农药的品种总...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