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薄克国
“清明时节,翻阅族谱和家谱,追思先人,既是对子孙的激励,又是对自己的勉励。”4月1日下午,青岛市市南区珠海路街道澳门路社区举办了“回归传统度清明”活动,69岁的社区志愿者杨乃琛应邀讲解了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和来历,然后重点结合家谱文化讲解优良的家风家训,指导居民建立家庭档案。
杨乃琛退休前,曾是青岛市民俗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文化工作,让他对族谱产生了浓厚兴趣。2000年春节,杨乃琛回即墨老家,母亲从存放粮食的缸底取出了《即墨杨氏族谱》和《即墨杨氏家乘》。
“从这套修于70多年前的族谱中,我知道了我们即墨杨家的历史,我们的世祖宋代从浙江修水来到即墨传授儒学,因战乱扎根于即墨。”杨乃琛说,一套完整的族谱,不仅能够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还记载了家族各世各代的发展历史和族中名人的事迹。
在《即墨杨氏家乘》中,有着“衣冠肃整,容貌和怡,内不加食,外不加衣,为子孙者,敬保守之”的训话。“这是我们的家训,让我受益终身。”杨乃琛说。
“盛世修谱,过去老族谱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杨乃琛告诉记者,修谱的前提之一,必是盛世,安居乐业,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才有能力、精力和财力来修家谱。杨乃琛说,修编家谱耗费不小,以2014年完成的第七次即墨杨氏家谱为例,历时两年,由70多人集体编撰完成。
杨乃琛在研读族谱过程中,探索创作设计了“新家谱”。“新家谱”以一个家庭为基本单位,重点填写家庭成员三代生活、工作及家庭、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增加了健康及遗传疾病的记录。“新家谱”继承了旧族谱中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打破了旧族谱中女不上谱的陈规陋习,提倡男女平等。
市南区澳门路社区主任郭爱萍说,新家谱更人性化,符合当前家庭小型化的特点,有利于激励后人效仿先贤。去年年底,澳门路社区举行了论证会,准备建立新家谱文化推广志愿者服务协会,推广其创作设计的新家谱和其包含的传统文化精髓。
新闻推荐
□大众报业记者高绪亮报道进入4月,青岛迎来樱花季,落樱缤纷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游客。岛城有中山公园樱花路、动物园樱花路等多处赏花点。从4月6日到4月22日,青岛将按樱花花期举...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