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震体验屋里,可以模拟体验4到8级的地震。
李四光展馆内景,展品多为李四光的孙女及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捐赠。继花石楼、公主楼和蝴蝶楼之后,八大关太平角区域第四幢欧式别墅即将开放!记者5月30日从青岛市机关事务局获悉,经过近一年的筹措改造,位于太平角湛山二路1号的欧式别墅,将于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幢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花岗岩砌楼宇,将被打造成以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青岛地质之光展览馆”。
85年历史,小楼故事多
站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高树掩映间一幢红屋顶的石砌小楼隐现,花岗岩砌石的青灰色泽和粗砺质地彰显这座欧式别墅的古朴厚重。门口的黑色挂牌初露玄机:“欧式别墅,约建于1931年,俄国建筑师尤力甫、中国建筑师唐蔼如等设计。建国后,诗人柳亚子及科学家李四光曾居此楼。”距离小楼初建时已过去了整整85年。
仔细看楼体的外立面,会发现石色却存在明显的色差。原来别墅最初的主人英国人魏希德在委托中俄设计师共同建造此楼时,只有现在西侧的部分;后来在1935年,别墅让渡给了美国华侨贺清,所以此楼曾有一名——贺清别墅。贺清在任职上海电力公司总裁时,经常来此消夏,于是他又在原楼基础上,在东侧进行了扩建,遂成现在主楼联体别墅式的样貌,站在南墙下,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新旧楼体的分界线,却毫无违和感。过去85年间,这幢别墅或数度实施“微整形”,由于最初的设计图纸佚失,已无从查考其原貌。目前这座别墅楼体建筑面积405.17平方米,是八大关区域唯一与花石楼相媲美的花岗岩建筑。
小楼因其后来两位主人的入住声名显赫。一位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现代诗人、曾经组建了著名文学社团“南社”的柳亚子。从1957年到1961年,李四光曾经四次来青在此居住,他的代表作《地质力学概论》在这里完稿,奠定了新中国地质科研工作的基础。柳亚子旅居青岛则是在1934年,有关这段时间的记载不多,唯有从他描写青岛的几首诗中可见其与青岛的交集。
展厅将呈现“地质之光”
步入庭院,迎面的巨石上镌刻有李四光的手迹“地质之光”四个大字。李四光展厅的绝大多数展品来自李四光的孙女邹宗平女士和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国地质力学研究所的捐赠,布展陈列得到了北京李四光纪念馆的倾力扶持。市民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这位新中国地质事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他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展现了我国石油开发的广阔远景,让新中国彻底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他开创了地震地质研究,并明确提出地震是可以预报的;他利用3D打印技术,让第四纪冰川的存在成为定论的珍贵石质标本得以复生。颜色与肌理都与实物相差无几,尺寸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那块直径约只有两公分的著名的“弯曲的砾石”,也将依托高成本的3D打印技术,在展厅呈现。
李四光两项小创造也让展品变得更加丰富有趣,造字——(虫+筳),也就是纺锤虫,颇有来历;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来自北京的李四光纪念馆,该曲是李四光1919年在巴黎所作,据考证,这应当是中国人写作的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除了实物,展厅里还有一本超级电子书,工作人员将一本李四光画传存入其中,依托感应装置,即可翻动书页阅读这本近两百页的大书。
小楼里的第二道风景属于诗人柳亚子,遗憾的是,有关柳亚子与青岛的关联,存档史料甚是匮乏,为此,负责展陈资料整理归纳的工作人员专程赴柳亚子故里江苏吴江县,并得到柳亚子纪念馆的携助,才完成了这间小小的柳亚子展厅的布展。在这里,参观者将能读到柳亚子对于青岛的风物吟咏,其中包括崂山、当时的中山公园和海水浴场等地。柳亚子创建南社并与毛泽东以诗会友,特别是有关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的来龙去脉,也将在展厅中有所展现。
昔日神秘区域也将面向公众
作为小楼的现任主人——青岛市机关事务局,试图以历史为依托,打造一座拥有实际功能的科普场馆,而科学普及的主题则是其中的重头戏。
在这座两层小楼里,原先试图恢复成名人起居场所的二楼空间,被最大限度地腾空了。青岛市机关事务局将这里布置成了一个拥有集会功能的书房和一处可以开展各类讲座培训活动的讲堂,以后将针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类知识讲座。
位于楼侧的长廊区将打造成为一条科技长廊,包含有关地震、火山、海啸和冰川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将举办各种相关的实景体验活动。在院落入口处,还有一处只有几个平方米的外形奇特的地震屋,可以模拟体验4到8级的地震。
庭院里,最引以为傲的当属三棵体形庞大、枝繁叶茂的紫薇树,据专家鉴定,在山东省内都属罕有,其中最大的一棵,正立于一片草坪中央,这里被布置成露天休闲区域,摆了铁艺桌椅。
相关负责人表示,地质之光展览馆将打造成为一处兼具人文性和服务性的复合型项目,并重点针对青少年,开辟科普场所。据透露,开馆之后将在此打造青岛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平角这处昔日神秘区域,也将面向公众,特别是本地市民,渐次打开封闭之门,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历史建筑讲生动故事。
■揭秘院中三块巨石也大有讲头
整座别墅,庭院占据了四分之三的面积。据介绍,院中的三块巨石也大有讲头:
艾山式花岗闪长岩:为全晶质中性深成岩的代表岩石,也是花岗石石材中主要岩石类型之一;
崂山花岗岩:形成于1.4亿年左右的中生代白垩纪;
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具有明显的片麻构造的变质岩浆岩。
这三块巨石,代表了青岛地下岩石的三种类别,是青岛地质构造的“三要素”。
据说,院落中今后还将继续增加与青岛相关的石头。比如:海底隧道的石头,蛟龙号采集的海底石头标本以及青岛周边地区的地质特色样本。
七处特色别墅模型入驻展馆
湛山二路1号
欧式别墅,约建于1931年,由俄国建筑师尤里甫、中国建筑师唐蔼如及日本建筑师大西久雄设计。这是太平角区域不多见的一座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的楼宇。楼体两层,有附属房和地下室,主楼建筑面积405.17㎡。独立庭院。
●太平角一路9号(英国驻青岛总领事官邸)
英国乡村别墅,砖木结构,建于1940年,由中国建筑师张新斋设计。原业主为英侨克兰姆斯,1940年他从同胞傅道孚手中购得该片土地租用权并营造住宅。1946年后一度转入英国驻青岛总领事署名下,作为总领事官邸使用,时任此职的高贺禄曾在此居住。楼体两层,有附属房和地下室,主楼建筑面积约380㎡。独立庭院。
●太平角一路12号(挪威、荷兰领事馆)
欧式别墅,砖石结构,约建于1925年。1987年房屋有所改建,按客房形式建造。原业主为美国长老会牧师卜有存。1938年和1948年,挪威驻青岛领事馆曾两度迁入此楼办公。1948年11月,芬兰驻青岛领事馆亦曾迁至此楼办公。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约400㎡。独立庭院。
●湛山二路2号甲
欧式别墅,砖混结构,建于1925年,由德国建筑师哈林斯设计。原业主为美侨谭育甫。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353.14㎡。独立庭院。
●汇泉路22号(蝴蝶楼)
折衷主义别墅,砖石木结构,建于1934年,由中国建筑师刘耀辰与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原业主为俄侨玛丽·达尼列夫斯基夫人。该建筑坐拥汇泉湾美丽气象,二层设有半圆形海景露台,呈复古格调。1935年,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以此楼作为主要的取景地。史料证实《劫后桃花》是第一部以青岛为题材拍摄的电影。楼体两层,房屋建筑面积约463㎡。独立庭院。
●居庸关路10号(公主楼)
北欧田园别墅,砖木结构,建于1941年,由俄国设计师尤力甫设计。民间习称“公主楼”,是青岛八大关风景区经典建筑群中的一座瑰宝,风致优雅的楼宇自下而上收分明显,造型挺拔,亭亭玉立,高达15米的尖顶翼楼强化了建筑的视觉美,是一种简化的哥特式塔楼,高贵典雅,别具一格。楼体两层,有地下室和阁楼,房屋建筑面积752㎡。独立庭院。
●黄海路18号(花石楼)
欧洲城堡式别墅,砖石木结构,建于1930年,由中国建筑师刘耀宸主导设计。该建筑原为俄侨涞比池的私人度假别墅,后传其夫人沃维·涞比池继承,1936年易手英国保险商埃非哈里斯所有。因楼体以花岗岩砌成且多以滑石和鹅卵石装饰,故称“花石楼”。该建筑在八大关建筑群中极具代表性,显示了多元化的融合,其城堡式风格中又融入罗曼、哥特式等多种艺术元素,内部装饰则有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痕迹。主楼三层,塔楼四层,建筑面积853平方米,占地面积2906平方米。
新闻推荐
本报5月30日讯(记者魏海洋)5月30日,记者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截至目前,青岛市已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12884辆,建成和在建充电终端12000余个,基本形成了“车桩互动”的良性发展局面。近年青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