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前左一)在几内亚开展维修培训。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供图作为一个工业强市,“青岛制造”早已走出国门。而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青岛工匠也凭借过硬的技术走向了世界。在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有一位37岁的修车能手,在六年的时间里,走遍三大洲10多个不同的国家,为民族卡车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天的“青岛工匠”,让我们走近这位海外维修技师、跨国汽车“医生”杨林。
一家三代跟车打交道
初夏的上午,国内最先进的卡车生产工厂——青汽公司即墨工厂内,一身蓝色工装的杨林正忙着为一辆刚刚下线的卡车做调试检查。这种型号为JH6的重型卡车,是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刚投入市场的新车型。杨林说,他的工作是给下线车辆做全面“体检”,排除可能存在的一切故障。
杨林的爷爷、父亲都是跟卡车打交道的,儿时的耳濡目染给少年杨林烙下了深深的汽车情结。1995年,初中毕业的杨林在面临人生第一次选择时,决定到当时青岛汽车厂的技工学校深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如愿进入一汽。在面临岗位选择的时候,学汽车电路出身的杨林,却更想做整车调试工作。
从电工到调试工的转型,杨林下了狠功夫。单是为了研究发动机,他甚至用一年的时间到外面拜师学艺。“当时工厂附近有一家汽车大修厂,下班后我就到修理厂向维修老师傅请教,了解发动机经常出现的各种故障。”杨林说,每当有发动机大修,他都要让老师傅们提前通知他。正是靠着这份执着,杨林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专业技能的整车调试工。
技艺精湛夺全国冠军
“修不难,判断难”,这是杨林对整车调试工作最深刻的领悟。正如医生治病首要是判断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一般。多年的勤学苦练,使杨林练就了快速判断车辆故障,并消除故障的绝活。
2009年,在全国载货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杨林从全国各地的30多名高手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个比赛要求选手在半个小时内,排除车上的六个故障,这六个故障都是评委精心设计的,非常刁钻。”杨林回忆,他仅用了20分钟就率先无误地完成了。多年的努力,让杨林先后荣获了中国一汽优秀员工、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中国一汽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成为一汽集团生产操作类一名专家人才。
自编教材培养年轻人
杨林还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积极开展调整教材编辑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形成了《新版整车调试工艺流程》和《整车调试操作流程的优化工作》等指导性教材,工艺培训和流程优化后,整车调试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他通过言传身教,积极培养年轻人才,在一汽集团公司举办的百工种技能大赛中,经过他培训的员工有很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长为一汽集团的技术能手。
敬业精神让老外点赞
作为一汽青岛公司的维修“大拿”,2010年,杨林成为公司派往海外市场从事售后服务的第一人。从东南亚到非洲,再到南美洲,六年间,杨林的足迹遍布十多个国家。身在异乡,生活不习惯不说,工作强度也丝毫不比国内差。在南美洲的高原国家玻利维亚,杨林就曾接到一项紧迫的任务,要求10天之内调试150辆新车。
这项工作,对平原地区的人来说已经相当繁重,何况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为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每天早晨七点,来不及吃早饭的杨林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经常饿着肚子,等忙完工作已是晚上七点多钟。十天之内,杨林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其敬业精神和工作质量,得到了外方的高度赞扬。
本报记者王爱科
新闻推荐
作者简介:王灏远,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青岛人,从小生活在西镇。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著名房地产职业经理人、地产策划人,自由作家。其撰写的、近期即将出版的11万字《西镇感旧录》一书,以随笔...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