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陆晓辉(右图)护士长,每天都穿着洁白的护士衣,像天使一般轻盈地在病房中巡视,用真情和温柔去抚慰每一位患者,换来病人幸福的微笑;她每天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专业技能,将健康之美重新赋予那些迷失了自我的人们。
用心良苦 扮作女儿用心守护患者
陆晓辉给人的印象是总一直保持微笑,处处为病人考虑。记得一次春节前,科室收治一位抑郁症老人,每天都是抑郁寡欢,不说话,也不参加科室组织的任何活动,但经过积极的治疗,病情慢慢好转了。正逢过年陆晓辉巡视病房,看见老人在床上躺着,便走过去,用手下意识摸了一下患者的额头,很烫,测量体温后显示39℃,陆晓辉立即通知医生,医生下了医嘱后,老人还是不配合治疗。
陆晓辉坐在老人身旁,握着她的手,慢慢与她交流,原来老人想女儿了,快过年了别人都在家准备过团圆年,而她却住在这里,感觉像被遗弃了。了解了这些,陆晓辉便嘱咐老人:“想出院回家也要有个好身体啊,要是明天女儿来了,看见您是这种情况,肯定不能出院,所以现在你配合治疗,我回头联系你女儿。”老人心结打开后,取得老人积极的配合治疗,陆晓辉一直在老人床旁,一边聊天,一边照看病情,直到打完吊瓶才离开。陆晓辉联系到她的女儿,得知她女儿还在外地不能及时赶回。第二天陆晓辉从家里带来饺子给老人吃,并对老人说:“这是我亲手包的,今早刚煮出锅的。”老人看着热腾腾的饺子,问道:“我女儿今天能来吗?”陆晓辉向老人解释了女儿的情况,并保证她女儿回来会第一时间来医院,然后握起老人的手说道:“这里的每位护士都是你的女儿,你看我们够不够格?”这时,老人哽咽了,流下了泪水。当她的女儿来医院时,她向女儿介绍,医院里她还有个“好女儿”。
用心服务 帮小患者重塑家庭
记得去年,科室收治住院患者小杨,小杨一年前因厌学休学了,父母带他来科室进行治疗。刚开始,小杨排斥任何治疗,一点都不配合。陆晓辉找到他父母,了解家庭关系和小杨的成长经历,她发现这个家庭存在明显的关系问题,父母给予孩子过高期望和关注,却整日忙于工作,回到家就问小杨学习情况,时而还会因学习问题发生争吵,却很少关心小杨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久而久之小杨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致于由学习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变成现在的不再上学。
陆晓辉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她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经常找小杨谈心,也时常与他的父母进行沟通。时机成熟后,她多次组织小杨和他的父母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倾听彼此的心声。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小杨也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在医生的积极治疗下,小杨又返回学校,回到一个更温暖、更和谐的家庭。
用心管理 引领团队创特色拓新篇
自2007年任护士长以来,陆晓辉发现心理科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掌握心理沟通技巧,她率先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其带领下,目前全科护士全部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为开展特色心理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陆晓辉将优质护理模式延伸到康复、预防、健康教育为特色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将心理治疗方法融入到护理查房中,开展了针对住院患者的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等新护理模式,很好地解决住院患者存在共性问题,对患者病情的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0年风雨无阻,守护生命,无怨无悔。从平凡见伟大,她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断进取,不断努力,更加热情地对待工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人物档案
陆晓辉作为一名护士长同时,又是一名青年文明号号长。她带领科室护理团队承担青岛市12355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每天接听咨询服务电话数十次,每周二开设社区心理康复讲座,普及青年少年心理卫生知识。每年中高考期间,举办心理辅导活动,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走向街头开展义诊活动,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11年科室集体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2015年评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撰稿 王磊江 摄影 王建亮
新闻推荐
主持人:我结婚五年了,为了这个家我努力打拼,想让老婆孩子吃好穿好,但我没有想到,老婆竟然说我不管这个家,感觉我不爱她,和我提出离婚。我想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付出的爱她看不见? 读者 峻仓丁源...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