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晓帆
实习生刘清锋石凤珍
来自烟台的曹瀚文同学今年22岁,目前就读于青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2016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决赛中获特等奖,在去年12月份的英语六级考试中取得了662的高分(满分710分),在青岛大学报考英语六级的1.1万多名学子中排名第一。
学霸养成非一朝一夕
“凡事还是要持之以恒吧。”曹瀚文说,“这个成绩不是说靠考前临时突击就可以得来的。”
去年6月份英语四级考试,曹瀚文以670分的成绩位居全校第二。“当时并没有花费很大心思准备,结果出来以后,有点不甘心,觉得没考好。暗暗下定决心,六级一定要考好,要拿第一,自己定下的目标是700分,可惜没有完成。”他笑着说。
10月份初开始,曹瀚文开始为六级做准备。“词汇是基础,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备考期间,我买了三本单词书,有正序的、乱序的,还有核心词汇。”除了词汇的记忆,曹翰文每天都坚持做5篇英汉翻译,平均两天一套真题,就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
“学习英语,单词是基础。单词储备量多了,英语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而记单词的话,最重要的是重复,就像艾宾浩斯曲线那样,不断重复,不要怕麻烦,绝对会有收获的。”曹瀚文说。目前他在网站上自测自己的英语词汇量是8000个,而考研英语单词量也就在5000个左右。
“网上也有很多学习英语的方法,但我觉得学习英语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一个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考生。只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英语还是很轻松的。”他说,“至于听力,我还是建议大家从记单词做起,单词量多了,才能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记单词的时候还要记准单词的发音,否则记再多对听力也没有帮助。”
曹瀚文说,他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慢慢地学英语变成了一种习惯,再后来就变成了自己的强项,变成强项之后就有了一个心理优势,觉得很有成就感,对英语的兴趣就愈加浓厚,这种良性循环使得他学起英语来倍加轻松,自己的表达能力有了更广的空间,字斟句酌和跨语言之间的思考让他很是享受。
找到打开不同文化的钥匙
在曹瀚文看来,语言学习其实是一个门槛很低、很考验自学能力的学问,也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一门语言都有着自己严谨的体系和严格规则,学习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语言学习都绕不开词汇、语音、语法这一关,依靠的是大量训练。学到一定阶段,没有刚开始的新鲜感,枯燥性日益明显,所以会更锻炼你的恒心和毅力,而经过大量的量变达到质变的那一刻也是成就感满满的。
在曹瀚文看来,不同国家的语言是打开不同文化的钥匙,通过语言会让你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更感兴趣。以诗歌为例,不管怎么翻译,都不如用本民族语言才能体现其唯美之精妙处的,除了文学,更别说音乐、电影,本族语言都能让你更原汁原味地去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
“父亲对我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曹瀚文坦言:“我父亲拥有大专学历,当年本想自考法律,但由于考试那一年政策有变化,需要加入英语考试,使得父亲没有得偿所愿。从那以后,父亲便对我的英语倍加关心。”
“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天放学,父亲都要问我今天英语学了什么,让我背给他听,无形之中就给了自己一种必须要学好英语的意识,所以我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我父亲的督促是分不开的。”他说。
谈及自己英语的劣势时,曹瀚文也毫不避讳:“相对来说,我口语不是很好,能听懂别人说的,但有时候自己表达不出来。以后会加强口语练习。”
曹翰文说,他接触过一个能把十几种语言都说得十分自如的朋友,这让他大开眼界,“把每一个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联系起来,用不同的语言能够表达跨语际的共通情感,应该会非常美妙,不同语言对思维的转换和开拓也是很有好处的。”
做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曹瀚文生活中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对多数同龄男孩痴迷的电子游戏并不感冒,别人打游戏的时候,他更喜欢沉浸在书海中。“我话比较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
“我喜欢哲学和心理学,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这使得我看问题时比一般人看得要深一些。有时候一些事,别人看不懂,我能看懂的时候,就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句‘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不懂了吧’。”他笑着说,“可能是看日漫的关系吧,我也很喜欢日语,接下来准备去考一个日语二级证。”
曹瀚文说,他平时喜欢天马行空的思考问题,是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他喜欢透过语言这个通道,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我最想去的国家是‘万岛之国\’挪威,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纵贯全境的山脉,走到哪都是风景如画,像是上天遗留在人间的瑰宝。”
曹瀚文说,他接下来会为考研做准备,理想的学校是厦门大学,希望有机会去外企,“我还是打算考本专业的研究生,想去北京或者江浙沪地区读研。至于以后的工作,由于我外语比较好,进外企会有优势。”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通讯员蓝润青报道本报青岛讯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日前在北京启幕,凭借在“未来创客智勇大闯关”项目的优异战绩,沧海路小学创客社团在全国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创客挑战赛...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