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七观台,俯瞰新城,远眺碧海。□本报记者白晓宋弢
本报通讯员孙景军
作为青岛之肺,浮山的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一直是市民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划,浮山将开建“两带、三区、七线、九峰十八景”,打造“山海城”一体的高端生态公园。记者从崂山区了解到,目前,浮山生态公园各项工程稳步推进中,预计年底前基本建成。
绿化率提升至80%以上
作为城市的绿肺,浮山几度荒芜。经过多方努力,如今,浮山重焕生机。
5月6日,记者从山东头入口进入浮山生态公园(崂山区)看到,依山建设的木栈道,曲径通幽的小路,盛放的花朵,静谧的山林,春风吹来,蓝天白云之下,精致、动人。今年的浮山已经露出了“高颜值”雏形。
浮山生态公园(崂山区)立足“生态、休闲、健身、便民”规划定位,占地5046.4亩,共有工程69项,从2015年出台规划并开始施工以来,已经累计完工18项,在建51项,其中已确定设计方案的39项,已出具施工图的28项,正在施工的19项,预计2016年底前基本建成。
“浮山生态公园(崂山区)的规划面积大约要占整个浮山面积的一半左右,在崂山区共涉及大麦岛、山东头、大埠东等8个社区。区里从2015年就专门成立‘崂山区金家岭生态保护开发办公室\’,进行专门负责。”崂山区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对于个别地方因为采矿或者自然受损的山体也将进行逐步恢复,提高森林郁闭度,增绿补绿,力争通过两年时间新增生态绿地1560亩,改造林相1000亩,将现有林木绿化率从51%提升至80%以上。
据介绍,这个项目引入海绵城市概念,结合生态修复、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构建多系统水生态网络,分别建设莲池水库、高山水库和拦水坝等等,利用自然降水,将浮山打造为可吸收、可渗透、可涵养、可净化、可释放的青岛海绵城市先行示范区。
垃圾回填场变身体育场
全民健身是浮山生态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崂山区精心打造的浮山生态公园公益开放体育场地,6月底即可投入使用。
浮山生态公园(崂山区)共规划建设5片16个体育场地:包括标准足球场1个、篮球场4个、半篮球场2个、网球场4个、五人制足球场3个、三人制足球场2个。
“这些场地都是通过利用整治后遗留的菜地、垃圾回填场、拆违空地、废弃采石坑等建设的,投入使用后,保证晨练黄金时间对居民免费开放,提升公益开放率。”崂山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利用现状路网,建设了山脊游览步道、自行车慢行道、登山步道等步道系统,满足不同人群登山健身需求。
区域内的墓地改造也已全面展开。从去年5月起,崂山区建立坟墓GPS管理系统,对浮山(崂山区域)墓地进行动态数字化管理。墓地改造采取卧碑不留坟头、植树绿化美化、花园式改造的模式,对南麓实行就地改造,对北麓实行集中安置,以点带面,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墓区。截至目前,山东头社区已全面完成坟头的平除,正在进行生态墓区建设和周边绿化美化。
发掘浮山文化
为彰显本土文化,发掘浮山的传说、历史、民俗、人文,崂山区还规划构建“一脊,两片,多点”文化格局,“一脊”是指以山顶九峰为主线;“两片”是指山前(南部)历史创新文化区和山后(北部)健康生态文化区;“多点”是指体育文化、山石文化、休闲文化、创客文化等文化资源点。
“从文化休闲上,提升景观品质,突出浮山的祥云、旭日、密林、奇石、锦城、秀水、青山、碧海。”崂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海安路休闲广场、七观台休闲广场、大浮顶观景平台等6处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山间漫步、登高远眺、休闲的“天然氧吧”。
为方便市民,崂山区还建设了完善的标示导视系统,合理设置问讯处、餐饮、停车场、救护站、卫生间、垃圾回收站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登山市民需求。通过对周边居民聚集区调研,设置了山东头、埠东等4个主入口,9个次入口,根据不同景观风格形成各具特色的入口形象,营造舒适便捷,自然和谐的温馨乐园。
新闻推荐
□记者左丰岐通讯员薛霞报道本报青岛讯“我们海水淡化产能规模已经达到16000吨/日,在满足4台机组发电补水需要的同时,尚有相当大的生产空间。”日前,大唐黄岛发电有限公...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