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就会感觉自身所分担的责任会减小,有一种“即使我不出手也会有别人挺身而出”的“再等一等”旁观感。如何让“沉默的大多数”能够接二连三地发声,甚至集体发声?我们还需要将社会正义的环境营造得更好。
5月13日傍晚,在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二路台东公交车站附近,一名女教师下班后在此等公交,突遭陌生男子生拉硬拽。女子惊恐万分,几度大声求救,不过周围无成年市民出手相助。其间,四名放学准备乘公交车回家的初中生挺身而出,组成人墙,挡在了陌生男子与女教师中间,并欲拨打110报警,陌生男子见状遂逃跑。(5月19日新华网)
女教师求救,四名中学生组成人墙,挡在陌生男子与女教师中间,并欲拨打110报警。面对险境,四名中学生不是蛮干,而是“默”攻,既保护了女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身的安全。
见义勇为,最根本的是守护正义的社会理念,拥有正气的人生价值观念,有所行为,有所作为。但在提倡勇为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蛮为。无论是救人,还是自救,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技能。在这方面,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在号召见义勇为、鼓励见义勇为、尊崇见义勇为的同时,最好还能教授一些见义智为的方式和方法、技能与技巧。作为一个崇德向善的个体,我们也应该从以往的见义勇为事迹中汲取正义的能量,学习勇为的经验……
当四个中学生用切身行动为我们上演了一场机智的“默”攻时,我们要为这样的“默”攻智取鼓掌、喝彩。同时,我们也当反思,为什么周围的成年市民都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难道他们都胆小如鼠?难道他们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人?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责任扩散效应——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就会感觉自身所分担的责任会减小,有一种“即使我不出手也会有别人挺身而出”的“再等一等”旁观感。知道了这种心理的存在,求助者可以学会把责任感细化,主动寻求某一个个体的帮助;施救者也可以将责任感传递,向某一个个体寻求援手;渴望救人但却选择旁观的人不妨勇敢地突破责任扩散效应的心理依赖,从“沉默的大多数”群体中向前迈出见义勇为的一小步。
如何让“沉默的大多数”能够接二连三地发声,甚至集体发声?我们还需要将社会正义的环境营造得更好。一是社会道德建设,人人崇德向善,让人人都有冲在前面的念头;二是公共场所安全责任机制建设,让一部分人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冲在前面;三是见义勇为保障制度建设,让更多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地冲在前面。
新闻推荐
我国最先进的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18日在青岛交付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使用,同时列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将承担全球各大洋全水深的科考任务。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