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高速景观。
真情巴士免费接驳车与隧道公交无缝对接。
省道港湾车站改造工程效果图。
公交车在用充电桩充电。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两周年以来,在新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海岸新区交通运输局团结一心,拼搏实干,围绕建设抓质量,围绕市场抓管理,围绕发展抓行业,当好新区发展的先行官,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据介绍,在西海岸新区的交通事业建设中,尚实干,破难题,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统筹,惠民生,全力推动公共交通跨越发展;严监管,促转型,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业发展质量。
尚实干、破难题,打造新区交通网络
围绕重点工程、疏港交通、农村公路三个重点,抓住质量、进度、安全三个关键,加快工程建设,优化路网结构,打造适应新区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
据悉,新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畅通新区主干路网。克服前期手续繁杂、征迁难度大、项目多、工期紧等重重困难,加强协调促进度,沉在一线抓质量,保证了多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开城路一期全线通车,开城路二期已开工建设。胶州湾高速出口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的四条匝道已于2016年4月份完工并具备通车条件,加强了周边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联系。204国道改造工程、柳木路拓宽改造工程、瓦韩路西延、G341国道拓宽改造工程等多项重点工程已被列入2016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新区加快疏港工程建设,破解疏港交通难题。为缓解疏港交通压力,减少疏港佳通对城区交通的影响,启动了疏港交通体系规划建设。按照“标本兼治、客货分离”的思路,组织开展了黄河路2.4公里客货分离改造工程,仅用3个月时间竣工,实现了道路客货分离,交通环境明显改善。昆仑山路北段拓宽改造工程于2015年11月通车,实现昆仑山路南北贯通,提升新区门户形象。江山路与淮河路分离式立交工程于2015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2016年年内竣工通车,将有效解决该交叉口交通拥堵问题。黄张路客货分离改造工程(一期)、淮河西路道路工程、疏港高架一期与通河路立交打通等疏港交通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疏港高架一期拓宽工程、长江路与昆仑山路立交桥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截止到目前,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85公里,其中县道229公里,乡道468公里,村道1470公里,专用道路18公里,桥梁合计472座。为进一步改善新区农村公路出行条件,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计划投入资金2.5亿,大中修农村公路60公里,改造危桥30座,对50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构建路网结构合理、区域布局平衡、城乡衔接顺畅、安全便捷可靠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
重统筹、惠民生,建设公交服务体系
围绕公交都市创建,实施完善线网、优化设施、提升运力、三项工程,着力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交服务体系。
完善营运网络。新区成立以来,累计新开通线路71条、优化调整线路49条,新增公交线路长度1452公里。全区线路累计达到150条,公交线路长度达到3059.7公里,城区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2016年新区计划新开通及优化调整27条公交线路,新增通公交车行政村109个,行政村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99%,形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格局。
打造特色公交。创新公交营运模式,推广快速公交、微循环公交、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公交路线。开通新区快线公交3条,世园会定制公交1条,旅游公交线路5条,微循环公交5条,新建公交专用路2条,满足了群众旅行、就医、便捷、经济等多样化出行需求。针对新区近期“三大活动”安排,切实制定公交保障方案,采取免费接驳等运营方式,保障活动有序开展,方便群众出行。
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公交保障。一是加快实施安子码头公交枢纽站、柳花泊及黄岛轮渡场站等12处公交场站及换乘站和10处镇公交换乘站的建设,为保障公交线路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夯实基础。二是投资约4000万元改建371处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消除公交车占道停车上下客的安全隐患,保障公交车辆安全停靠,市民安全候车、乘车。三是加快实施公交车充电实施建设工作,截止到目前组织、协调充电桩布设单位完成68个公交车辆充电桩的建设工作,为新区纯电动公交车辆正常运营奠定基础。
严监管、促转型,促进交通运输向高水平发展
按照加快行业管理转型、交通运输发展转型和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两转型两提高”的思路,以行业管理的提升促进交通运输向高水平发展。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在全区交通运输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牵头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动态管控信息平台,对辖区范围内的21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危险化学品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储存、运输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加强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建立完善道路货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货运驾驶员诚信考核制度,建立“黑名单”制度;规范道路货运、客运企业经营行为,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南港区、管马楼、山东高速物流、石化区危化品、董家口疏港、董家口危化品等6处大货车停车场建设。
提升运输业发展规模。加快培育扶持龙头骨干运输企业,引导和支持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推进运输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严格运输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发展集装箱运输、厢式运输、特种运输、重型运输,淘汰不符合经营资质的小、弱、散运输业户。新区五辆车以上的道路货物运输企业800家,2015年实现完成货运量7661万吨,货物周转量1532219万吨公里。依托山东(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扶持水运、水服企业发展,全区港口及航运企业达到18家。机动车维修、驾培行业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促进运输业转型发展。组织开展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工作,大力推广节能型、低耗型绿色运输装备。鼓励发展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支持甩挂运输等新型运输模式的应用,积极组织企业申请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718.4万元。投资约2400万元,建设新区智能调度及公交无线视频实时监控系统平台,加快数字智能公交的建设步伐。2016年计划投资2.2亿,新增200辆新能源公交车,全区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到85%。
新闻推荐
夏天来临,雾霾天气减少,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身边没有了空气质量问题的困扰。盛夏季节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高危期”,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家装中有害物质被释放,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中国科学...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