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粮票和布票。在老湛山村人的记忆中,发展中的湛山百货商店就像一名朝气蓬勃的青壮年,充满不竭的活力,而对于那些缔造它、成就它的员工来说,湛山百货商店承载着一代人拼搏奋进的青春,那里处处闪现着自己年轻时的身影,“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
湛山百货商店之于湛山村,是一处必须的存在。它跟“赫赫有名”的湛山菜店齐名,是村里唯一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湛山村老老少少都要到我们这儿来买东西,哪怕买个针线呢。”原青岛市百货公司湛山百货商店老职工杨德仁说。据他介绍,那时的湛山百货商店可谓盛极一时,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生意红红火火,门前车水马龙,客人络绎不绝。“烟酒糖茶、文化用品、体育用品、棉布针织、鞋帽鞋刷、锅碗瓢盆、儿童服装、糕点针线……”说起百货商店里的商品品类,如今的杨德仁仍能掰着指头给数出一大堆。
杨德仁负责进货,是业务员,当然商店里还得有负责销售的,那就是柜员。服装整齐、举止得体,面前一个三尺柜台,身后形形色色商品,客人来了,笑脸相迎,客人走了,笑脸相送,这都是柜员们的“标配”。有时业务员的工作闲下来了,杨德仁有时间就会到柜台前转一转,帮着卖卖货。“那时候,我们上班都穿国家发的工作服,干食品的就穿白大褂,像我们业务员那穿的也都是统一的黑色或米黄色西服。”杨德仁告诉记者,他们的上班时间是从早8点到晚5点,中午休息。休息时就吃午饭,那时单位给他们隔出了一间小屋子,杨德仁和同事们早上从家里带饭到单位,中午头一到,负责的师傅就把锅炉烧好,把笼屉摆好,把职工们大大小小、圆的方的饭盒放进去,热上一会儿大伙就可以吃了,方便得很。
计划经济时代,买东西要凭票。据杨德仁回忆,因为商品众多,国家发放的居民票证种类也非常多,有粮票、布票、肉票还有副食品票等。“布票用来割布料缝衣服,副食品票按一家几口人发放,每家每户都要划证,居民们就拿着这些票去百货商品店里购买东西,那时百货商店里还供应面粉、花生油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待遇不一样,比如城里人分半斤,村里人就可能分二两。”杨德仁说。
文/图本报记者李晨
新闻推荐
本报6月28日讯(记者王法艳)6月29日,青岛与丹麦欧登塞市将共同在八大关宾馆小礼堂举办“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安徒生生平及创作公益展,让市民和游客近距离接触“童话王国之王”。...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