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要经过多少个环节处理干净?处理完的污水去了哪里?6月18日上午,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20余名小记者团成员来到泥布湾污水处理厂参观采访。通过参观污水处理的全部工艺流程,小记者不仅对污水处理有所了解,同时也增强了环保观念。此次活动是半岛都市报《西海岸新闻》联合青岛市环保局黄岛分局启动“6·5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增强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现场参观,了解净水工序
一进污水处理厂,不少小记者就纷纷发出赞叹,满眼的绿树青草将整个厂区布置得生机盎然,彻底改变了很多小记者印象中污水处理厂又脏又臭的看法。在技术人员的引领下,小记者团成员参观了污水处理的过滤、沉砂、生化池净化、二次沉砂、氯气消毒等多道工序。
小记者们边走边看,认真记录,走过的地方有的空气清新,有的恶臭无比,也让小记者产生了无尽的好奇,技术人员耐心地给予清晰通俗的解答,一个半小时的参观让小记者们受益匪浅。参观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几个大型的污水处理池,刚开始流进池子里的水又脏又臭,当参观到最后一个池子的时候,源源不断流出的不再是“黑水”,而是清澈的水,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
收获良多,增强环保意识
参观结束后,小记者们回到污水处理厂大厅,向技术人员提出了许多疑问,“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处理多少污水?”“处理完的污水流到哪去了?”“污水经过处理可以喝吗?”并一一收获了答案。通过参观提问,让小记者们了解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怎样变成可排放的达标水,并深切地体会到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观念。
“原来我们洗脸、刷牙、冲厕、洗菜等生活污水都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到了这里,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变成了可排放的水,有的还可以用来进行绿化、冲厕,又环保又节约,真是一举两得。”小记者孟祥伦说,如果没有污水处理厂,用不了多久,我们美丽的家园将变得又脏又臭,为了使我们的家园干净、清洁,污水处理厂的工人叔叔们连过年都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真是非常辛苦。如果我们每天节约一点水,能不能让工人叔叔们轻松一点呢?
将进行主题演讲比赛
据了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为了呼吁更多青少年热爱环境、加入环保志愿者行列,本报联合青岛市环保局黄岛分局启动“6·5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各学校通讯站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活动通过参观、调研学习、公益行动等形式,增强青少年对环保事业的了解与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展示新区环境保护成果。最终,系列活动将以演讲比赛形式为活动做总结,并将调研成果制成文档留存。前期,小记者通过实地参观污水处理厂和环境监测站,结合每次参观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队进行进一步调研,通过查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形成文字报告,参加6月25日举行的“爱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主题演讲比赛,由评委进行现场评判并颁奖。
文/图本报记者丁扬
污水处理厂参观有感□黄岛区育才小学五年级刘方然
6月18日,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团参观了污水处理厂,并了解了污水是怎么被净化成纯净水的,也增长了很多关于污水处理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到了进水处,看见那些墨水般浑浊的污水正不断进入一台机器里,机器滤掉了部分垃圾,厂长告诉我们这叫细格栅。我凑上前闻了闻,好臭啊,这就是净化完的水吗?正当我心存疑虑时,厂长又把我们带到了沉地,“这一沉地是利用旋转的力量,产生漩涡,让泥沙等固体废物沉淀,再通过这一台‘固液体旋转分离机\’将水与泥沙分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像管子似的一个地方,这个管子不停地吐着类似粪便一样的东西,厂长说“这就是污水净化之后的固体垃圾”。
后来,我们终于看到了净化后的水,好清澈,好纯净!污水处理厂的作用真大啊。
新闻推荐
校企合作为地铁建设创新引智 青岛地铁集团与青岛理工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6月23日讯(记者娄花)23日,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理工大学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地铁大厦举行,双方就促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地铁工程建设和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签订...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