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在树上的蜜蜂团子。(潘月孝提供,20日拍摄)▲潘月孝踩在双杠上,把蜂团小心翼翼装进纸盒内。本报记者何毅摄本报6月21日讯(记者王洪智实习生李鸣)近日,同安路上的青岛65中学操场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它们是中华蜜蜂(土蜂),令学生们“提心吊胆”。20日,西海岸新区的驱蜂达人潘月孝来到学校,帮着将蜜蜂移走,岂料21日又有一批“残部”返回校园,得知情况后,潘月孝再次来到学校,将蜜蜂移走。据潘月孝估计,这些中华蜜蜂将近4万只,为了移走它们,他被蜇了50多次。
“最近这两天,学校操场的树上,出现了一大团蜜蜂,看着瘆人,也担心蜇到学生们。”21日上午,有学生家长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此事,据介绍,为了尽快消除安全隐患,20日曾有专业人士前来将这些蜜蜂移走,但是21日上午,学生们发现又有不少蜜蜂回来了,聚集在原来的树干上。
21日上午,记者见到了前往清理蜜蜂的驱蜂达人潘月孝,除了身上的背包,他还带来了一个纸箱和一个编织袋,这就是他的驱蜂“神器”。“浮山后这一带,因为自然环境好一些,野生蜜蜂比较常见,我之前来附近驱蜂好几次,此前也到这所学校捅过马蜂窝。”据潘月孝介绍,学校工作人员联系到他,20日中午,他来到学校发现,这群不速之客是中华蜜蜂,也就是土蜂。蜜蜂聚集在操场边一棵树近3米高的树枝上,树枝直径六七厘米,“蜜蜂团子”最粗的地方直径近半米,长也有五六十厘米。
记者看到,潘月孝先将一个双杠挪到树下,穿上防护服后,拿着一个纸箱爬上去,之后把纸箱举到树枝下方,来回将“蜜蜂团子”刮到箱子中,之后将纸箱放在树下,又提来一桶水,将水泼到中华蜜蜂此前聚集的树干上。“这时中华蜜蜂会产生错觉,以为下雨了,会逐渐聚集到箱子里的蜂团上。”潘月孝说,待它们进入纸箱后,他又将纸箱装进编织袋中。
据潘月孝介绍,中华蜜蜂是一种比较珍贵的物种,当它们的活动影响人们的生活时,他不会采取“赶尽杀绝”的方式,而是将其转移走。21日上午,潘月孝几乎将所有的中华蜜蜂装进纸箱,但因无法乘坐公交车,只能在不远的地方放生。
■人物义务捅蜂窝18年,被蜇是家常便饭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潘月孝的胳膊上有很多红色的小点,这都是此次转移蜂群时被蜇的伤口。“如果没有受到惊扰,蜜蜂一般不会主动去蜇人,昨天在清理的时候,没来得及穿防护服,被蜇了五十多下,不过我身体已产生了抗体,被蜇了消肿很快。很多年前,有一次被蜇得厉害,进了医院抢救。”潘月孝说,即使穿着简易防护服,被蜇还是家常便饭。
“有些人是过敏体质,如果被蜜蜂蛰伤后,会浑身红肿,起荨麻疹,气管水肿,可能窒息死亡。如果市民被蜇后,两三分钟内没有什么强烈反应,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如果脸上或腋下出现荨麻疹,或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就是过敏的反应,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去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脱敏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潘月孝说。
据了解,今年65岁的潘月孝与蜜蜂打了40多年的交道,而且是一个热心人,市民家中有马蜂窝,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上门帮忙。潘月孝告诉记者,他曾经一天最多清理了15个马蜂窝,此前也曾联合本报,义务为广大市民排忧解难。“捅马蜂窝的工具都是我自制的,截至目前,我已跑遍了青岛市区和西海岸的大街小巷,捅掉的马蜂窝超过400个。”潘月孝说,他义务捅马蜂窝已经有18个年头,几乎变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认为,尽管身上留下蜇痕,但是给市民带来方便,让他感到很满足。
中华蜜蜂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中华蜜蜂躯体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本报记者王洪智实习生李鸣
新闻推荐
社区门球赛,斗智又斗勇 中韩街道第二季度中老年门球联赛在金家岭社区举行
门球队部分成员合影。本报讯(记者曾志)“撞10号球,把球走到2号门那里。”“轻一点,不要出界。”近日,中韩街道第二季度中老年门球联赛在金家岭社区门球场地举行,王家麦岛社区代表队...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