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锅炉维修班班长刘瑞森今年43岁,自1992年进入热电公司以来,他就做好了扎根在此的准备。在平时工作中,他努力积累经验,向老师傅积极请教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确保自己能胜任锅炉检修工作。凭借精湛的技能与敬业精神,他于2001年获得青岛市青年技术能手称号,成为青岛公用事业局劳模。
刘瑞森深知,作为一名维修人员,技术素养多么重要。为此,他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做到面对设备故障时能快速判断出原因,有效应对。
据了解,公司的排粉风机和引风机,由于磨损量大,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震动过大的情况,影响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刘瑞森在历次检修时,认真积累经验,提高了检修设备的速度,为机组尽快投入运行节约了时间。公司磨煤机满负荷时总重50多吨,进出口乌金瓦承受载荷大,长时间运行后瓦面油膜破坏后易造成化瓦故障。以前这样的故障总是请外单位来人处理,有时候维修时间保证不了,而且费用也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一边向外单位师傅请教,一边亲自动手积极摸索和锻炼,到现在不但掌握了磨煤机的起重技术,而且还掌握了乌金瓦的研瓦技术。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当他独立完成这项工作时,既节约了时间,又节约了资金,为股份经济运行作出了贡献。
作为锅炉维修的排头兵,抢修及时和保质是刘瑞森的准则。有一年冬天,二号炉省煤器发生爆管,外网负荷非常高,在停炉做好措施后,他马上投入抢修。
为了找到破损的管子,必须钻到烟道中,由于里面空间狭小,只能匍匐前进,烟道中的温度达60℃,再加上管道中的热水,直烫肚皮。尽管管道非常紧密,但为了查清破损管,刘瑞森全然不顾沾了一身的灰和水,坚持仔细检查。当从烟道中出来时,汗水鼻涕也跟着出来了,冷风一吹,身上马上就有一层冰碴。尽管如此,当他看到红彤彤的炉火再次燃烧起来时,他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在工作岗位上,每天早上和下午,刘瑞森都要对所管辖的设备巡检一遍,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接到检修任务后,他立即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认真仔细地查找原因,快速处理,确保设备运行。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所在班组一年的消缺大约有1200多项,没有发生一起检修事故。
本报记者张海玉本报通讯员葛亮
新闻推荐
营养早餐,您会做吗? ——首届“半岛天天情调早餐”活动全员招募中
记得小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爷爷奶奶带着去早餐店,喝一碗热腾腾、暖洋洋的甜沫,搭配一根嘎嘣脆油条或是一个刚出锅的香喷喷的馅饼,让人幸福感暴增。如今,每天挤公交、打卡,早餐也简化成了面包、麦...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