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较高。2014年8月,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正式设立,成为新区“最年轻”的功能区。109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占据了新区“半壁江山”。两年间,示范区管委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定位,坚持“规划先行、生态引领、产业带动、要素集聚”的发展战略,按照“抓两端、带中间”的总体思路和“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化经营、农产品交易、生态旅游”四种业态,助推新区农业转型跃进。
作为新区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现代农业示范区注重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项目引进中,示范区注重选优择强,突出“高精尖”,在张家楼和六汪规划建设的12平方公里直管区,重点引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示范、农产品交易和休闲农业项目,一些项目的质量和科技水平达到了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2015年,西海岸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相继引进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性强的项目。国内设计最先进的第6代日光温室育种企业,国内智能化水平最高、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高端蔬菜生产车间相继建成投产;国内首家国际种权交易中心于2016年1月27日上线运营,与之配套的农产品产权交易中心、国际种菌组培中心、国际农业合作中心、农业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和蔬菜分子育种实验室也已全面开工;国内首个少年儿童农业科普基地开工建设;国内首个都市农业四季博览园今年9月将对外开放。基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浇灌等智能管理实现农业精准高效发展,集农业科技、生态文化、科普教育、体验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打造实现农业立体多元运营,新区农业项目的质量和科技水平达到了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示范区将发展定位上调至打造国际一流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区、农业科技化的领航区和农业市场化的示范区;将创建目标由创建青岛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上调为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将对标单位调整为有“中国农科城”之称的国家级农高区——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公共服务、公共研发和科研人才的需求,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社会资金,投资建设三大公共服务设施。
据悉,为更好地实现资金流动价值产生,示范区还鼓励平台公司投资参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入园企业,促使国有企业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实现平台公司与入驻企业的融合共赢。按“一区多园”开发模式,示范区在突出直管区建设的同时,实现不同功能区域的错位发展,围绕新区茶叶、食用菌、蓝莓等特色产业,重点培育9个镇街10个特色农业示范园,彰显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的优势,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框架。
文/图本报通讯员丁大千徐琛本报记者周晋华
新闻推荐
进步源自进取,实力要靠实干 记者探访青大附院普外科,“金手模”讲述科室薪火相传故事,机器人手术量居全省第一
周岩冰教授在世界胃癌大会发言周岩冰教授(中间)带领科室的医护人员早上查房时,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周岩冰(左)与张默道(右)两位普外科专家在一起张默道(左)与周岩冰(右)在达芬奇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