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与村干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日前,新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记者从王台镇获悉,为充分发挥工业强镇的优势,王台镇采用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的形式,将农村土地流传出去,不仅让农民从土地里拿到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困境。6月14日上午,王台镇举行了民营企业结村帮扶签约仪式,现场18个被帮扶的经济薄弱村与17个民营企业签订帮扶协议,将打造特色产业强村,以村富带动共同致富。
家门口再就业有了稳定收入
王台镇西漕汶村位于王台镇东北部,是典型的经济薄弱村之一,村里以传统的农产品和蔬菜种植为主,村民收入普遍偏低。近年来,村干部为了搞活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先后尝试过兴建蔬菜大棚、养鸡场和养猪场等多种方式,虽然村民们增加了一定收入,但是因为不能适应市场,最终都成效甚微。“因为经济效益差,附加值低,村里原来100多个蔬菜大棚已经减少过半,我们村干部想尽一切办法引导村民致富,也去寿光、平度等蔬菜种植经验丰富的地方学习参观过,但收效甚微。2008年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效益也不好。”西漕汶村支部书记张元山无奈地说道。
与此相对的是,王台镇崔家屯村今年年初已经和当地的金世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结成了结对帮扶,企业拿出钱来租用村民土地发展生态种植和观光农业,村民回到土地上为企业打工,实现了家门口再就业,农民不仅收入多了,而且劳动强度也比种地大大降低。“以前种地辛辛苦苦一年多,收入还不到一万元,赶上天不好的时候还要亏本,现在我们只是把土地租给企业,每年就能拿到六七千块钱的租金,而且还可以再去企业打工,每月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村民韩玉市高兴地说道。
企业发挥优势带领村民致富
6月14日上午,在王台镇民营企业结村帮扶签约仪式上,17位王台镇当地的热心企业家与18个经济薄弱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这让张元山觉得信心满满。“感谢政府和这些热心企业家发家致富不忘乡亲们的精神,为我们这些经济薄弱村提供长远的发展动力。”张元山说,村里收入低,村集体公益事业就难以发展,他们村的优势就是有大量的土地闲置资源,但是缺少的是资金支持、技术扶持,有效的市场阶梯和良好的销售渠道,“今天终于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有了这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热心企业家帮助,我们相信一定可以带领村民们实现脱贫致富。”
“我们这些企业家都是从王台镇当地走出来的企业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当地百姓对我们的支持,所以我们希望企业的发展与促进王台镇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结合起来,通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王台镇一部分经济薄弱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广大村民一道早日过上幸福生活。”青岛金世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义森表示,现在他已经开始在自己帮扶的两个村里发展特色观光农业和生态种植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环保无污染,还能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我们的市场优势帮助村里实现共同致富。”
输血变造血打造特色产业强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王台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面积大、人口多、发展不平衡,部分村庄集体经济薄弱,部分群众生活还相对困难,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民营企业结村帮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着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养等切合实际的兴村富民产业,力争将18个被扶的经济薄弱村打造成18个特色产业强村,以村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王台镇党委书记韩延春说。
韩延春表示,民营企业资源结村帮扶参与***,体现了王台镇非公企业家资源服务社会,回报社会,致富不忘家乡人的崇高品格,同时在帮扶中,要坚持“输血、造血、活血”并重,对症下药,促进结村帮扶由帮钱、帮物向帮思路、帮技术、帮项目转变,切实帮助农村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助推他们走出困境,努力实现找准一个扶贫点,搞活一个产业链,带动一村大发展的综合效用。文/图本报记者丁扬本报通讯员季芳
新闻推荐
今年儿童节他买了28份礼物 康城社区居民黄绪耀热心公益,为幸福之家融合教育中心的孩子送去惊喜
黄绪耀一家。儿童节,这是孩子们的节日,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在这一天给孩子一份礼物,但是家住康城社区尚东区的黄绪耀却买了28份礼物。当然不是他家里有28个孩子,他现在只有一个15个月大的女...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