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给小记者们讲解海螺知识。本报讯(记者刘家冕)6月4日上午,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准时来到唐岛湾步行街集合,参观青岛贝壳博物馆。小记者们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了解了鹦鹉螺等四大名螺的知识,参观中间还穿插了各种小游戏增强记忆和理解。
[小记者作品选登]
参观贝壳博物馆□香江路第一小学三年级4班刘金阳
6月4日,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团参观了位于青岛西海岸唐岛湾畔的贝壳博物馆。这是一家以贝壳为主题,集贝壳研究、收藏、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民营博物馆。青岛贝壳博物馆于2013年12月筹建,2014年8月正式开馆,博物馆面积约26000平方米,展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的五个纲、262科、4260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130余种贝类化石,馆内既有号称“海贝之王”直径一米的大砗磲,也有需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沙贝,还有来自四五亿年的菊石化石。馆内分为:贝壳标本展示区、贝壳观赏区、儿童互动区、科普区四部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鹦鹉螺,现在只有6种了,已经是很稀少的动物了。
贝壳世界□黄岛区实验小学四年级6班宋凯
6月4日,我们半岛西海岸小记者们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贝壳博物馆。
一位年轻的叔叔告诉我们,这个博物馆里的贝壳、海生物标本都是一位老爷爷长年奔波在外收集到的。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贝壳的知识,老师告诉我们四大海螺有鹦鹉螺、万宝螺、法螺、唐冠螺。
首先,我们来到七号区,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展品,这都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四大海螺之一的鹦鹉螺,我们参观了切开的鹦鹉螺,上面有很多螺旋的线,老师告诉我们,法国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把它命名为黄金螺线。随后,我们来到八号区,老师让我们找心形贝壳、丁字形贝壳和八口贝壳,小记者们踊跃参与,积极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很快就找到了。
奇妙的贝壳□香江路第一小学201班张乔北
6月4日,西海岸小记者团来到唐岛湾步行街的贝壳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共分9个馆,其中5号馆是科普讲堂,其他的都是展厅,展出了很多贝壳,有弓角石、尖腹菊石、新生鹦鹉螺、满德尔菊石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鹦鹉螺。鹦鹉螺出现在五亿年前,是当时海洋中的霸主。解说员告诉我们,一个鹦鹉螺的价格是120万元,相当于市北区的一套房子。这种贝壳和一艘潜水艇的名字相同,叫做鹦鹉螺号,它是在1954年发明的,是美国人发明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是用上升下沉的原理制造的。目前,海洋中鹦鹉螺只有6种了,非常稀少。唐代诗人李白也喜欢鹦鹉螺,还把它当酒杯用来饮酒。
贝壳背后的故事□黄岛区实验小学五年级8班宗子博
6月4日,我们小记者来到唐岛湾步行街的贝壳博物馆,了解各种各样的贝壳知识以及贝壳的历史和贝壳背后的故事。
进入贝壳博物馆,在解说员叔叔的讲解和带领下,我看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贝壳,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鹦鹉螺。鹦鹉螺是有螺旋状外壳的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占据壳的最后一室,其他部分则充满空气以增加浮力。鹦鹉螺的贝壳很美丽,构造也颇具特色,石灰质的外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被截剖的鹦鹉螺,像是旋转的楼梯,又像一条百褶裙,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它决定了鹦鹉螺的沉浮,这正是开启潜艇构想的钥匙,世界上第一艘蓄电池潜艇和第一艘核潜艇因此被命名为“鹦鹉螺号”。解说员叔叔还介绍了鹦鹉螺的生活习性,它通常夜间活跃,日间则在海洋底质上歇息,以触手握在底质岩石上。生活在海洋表层一直到六百米深,气体量能够调控,使其适应不同深度的压力。
奇妙的贝壳博物馆□育才小学西校403班郭雨晨
6月4日上午9点,我们西海岸小记者团一起探索了向往已久的青岛市贝壳博物馆。听说这个博物馆凝聚着一位老人39年的心血,他踏遍四大洋、60多个国家,搜集了4260余种、3万余枚贝壳和130余种贝类化石。
一进入博物馆,我们便被琳琅满目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1号馆到7号馆,从亿万年前的贝类化石,到现在的四大名螺,从直径1米的砗磲到几毫米的沙贝,从腹足纲贝类到化石、唐冠螺、象牙贝、金宝螺等名贵的贝类,里面简直是应有尽有,整个馆里弥漫着神奇的味道。我们一个个走着、看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尽头,我们停下恋恋不舍的脚步,结束了这次探索活动。通过参观,我们对贝壳的了解越来越深,对海洋知识越来越感兴趣。
小记者活动体验□黄岛区育才小学五年级1班刘方然
6月4日,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团的老师带我们去了青岛贝壳博物馆。首先,讲解员叔叔给我们介绍了鹦鹉螺,是世界四大宝螺之一,当时有一位法国女皇说道:谁给我去深海捞一只名副其实的鹦鹉螺,我给他一个跟鹦鹉螺体重相当的黄金!由此可见鹦鹉螺在当时以及现在的珍贵。老师说,一个鹦鹉螺可以在青岛市北区买一个套三的大房子,价值可达120万元。
接着,我们又去了一些比较珍贵的贝壳展区,有世界上最小的贝壳,有可以产珍珠的的贝壳,还有一大堆又小又脆弱的贝壳,别看它小,但是它们是有剧毒的,一次可以攻击20个成年人,不到15分钟,就可以致命。
随后,老师又带我们去参观了四大珍贵宝螺,有前面说的鹦鹉螺,还有法螺、唐冠螺、万宝螺。
“约会”贝壳大世界□黄岛区实验小学六年级9班徐湘鹏
6月4日上午9点,我们半岛西海岸小记者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开发区贝壳博物馆。
走进大门,一股浓浓的海洋气息扑面而来,T形的沙滩,堆满了海星和海螺,到处都挂着各式各样的贝壳,真是一个贝壳的大世界。该博物馆的引导员带我们进入了5号展厅,我不禁瞪大了双眼,透明的玻璃柜里,墙上到处都是海螺和贝壳,一个个五颜六色,有一种大的贝壳叫砗磲,中间可以躺下一个人;还有一些小的贝壳,不到1毫米。这时,引导员拿出一个白色的大海螺说:“这个是四大名螺之一的鹦鹉螺,它一层就是1个月,它有35层,说明他的年龄就是35个月。鹦鹉螺有2600种,它身上的线被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命名为‘黄金螺线\’,其实人的身上也有黄金螺线,分别是耳朵、指纹和后脑勺。”引导员又接着说:“鹦鹉螺在5亿年前是海洋中的霸主,今天的人们按照鹦鹉螺造出了潜水艇,1954年美国人造出了‘鹦鹉螺\’号,是他们的第一艘核动力潜水艇。鹦鹉螺是一个极好的酒容器,因为它的螺线,是一个很好的酒类发酵场所。传说中,大诗人李白曾用它喝酒,一天喝三百杯。”
引导员又带我们来到大厅,大厅中央有五个柜子,四头的柜子里是四大名螺,分别是:万宝螺、鹦鹉螺、大法螺和唐冠螺,中央的是镇馆之宝:龙宫翁戎螺。旁边还有玳瑁和海龟,它们虽然外表相似,但玳瑁有着很大的剧毒,是致命的。还有一个展厅是毒螺专区,里面都是一下能毒死好几个人的海螺,都是一方霸主。
神奇的贝壳□黄岛区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丁宁
6月4日,西海岸小记者们参观了唐岛湾贝壳博物馆。一进场馆,我们就被里面五花八门的贝壳震惊了,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里面的贝壳我闻所未闻。讲解员告诉我们,这里面展藏着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的五个纲、262科,4260余种贝壳海螺标本和130余种贝类化石。里面既有号称海贝之王、直径1米多的大“砗磲”,也有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小“沙贝”,镇馆之宝是十分稀有的直径22厘米的“龙宫翁戎螺”,还有来自5亿年前的菊石化石。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鹦鹉螺,被截剖的鹦鹉螺,像是旋转的楼梯,又像一条百褶裙,讲解员告诉我们,这条旋转的线叫“黄金螺线”,一个个隔间由小到大顺势旋开,它决定了鹦鹉螺的浮沉,它要下沉就把水吸进体内,要上浮就得把水排出体外,根据这个原理,人们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潜水艇,并把它命名为“鹦鹉螺号”。鹦鹉螺十分珍贵,现在120万元一只,伊丽莎白曾经说过:给我一只活的鹦鹉螺,我愿用同样重量的黄金与它交换。古人也视它为珍品,“诗仙”李白非常喜欢用鹦鹉螺壳喝酒,而且在《凉州词》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人生短暂,为什么不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我的爱好就是喝酒,而且要用鹦鹉螺壳一天喝三百杯。
新闻推荐
时间都去哪儿了一翻报纸全知道 记者带您回顾这一年中山路街道的精彩故事
博爱食堂工作人员将热饭送到老人家中。热心的社区自防队员们。单志先为游客们讲解名人故居的历史故事。作为一份扎根中山路街道的报纸,我们用文字和照片记录着街里的大小事。自2...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